第(2/3)頁 不知過了多久,人報荀彧、高順已經(jīng)在殿外等候。 劉鑠立刻起身離席,走出議政殿,不等二人拱手行禮,便被他直接打斷: “二位不必多禮,跟我來吧,公明已在沙盤那里侯著。” “喏。” 二人欠身拱手。 旋即。 跟著劉鑠,一路趕往偏殿。 推開門,劉鑠闊步進來,輕聲道:“公明,你有何問題,盡管直言便是,大家盡皆袍澤,不必客套。” 徐晃頷首點頭,倒也沒有半句廢話,直接詢問:“敢問二位,這策略書上的罘罝陣法,究竟出自何人之手?” 高順拱手:“實不相瞞,乃是順臨時所創(chuàng),不知可有何問題否?” 徐晃驚詫不已:“還真是高縣尉,失敬失敬。” 見徐晃態(tài)度良久,高順淡然一笑:“哪里,此陣若有不合理之處,還望徐將軍不吝賜教,順必洗耳恭聽,虛心接受。” “此陣甚善,晃不才,豈敢輕言賜教。” “只不過......” 話鋒一轉(zhuǎn),徐晃深吸口氣,鄭重詢問道:“從此陣的布局上看,高縣尉似乎野心極大,想要將南匈奴騎兵全殲于此,對否?” 高順眸光堅定,肯定地點點頭:“沒錯!順正有此意。” 一旁的劉鑠聞言震驚,不自禁倒抽一口涼氣:“全殲?zāi)闲倥T兵?孝父,你可有把握?” (PS:《陳留耆舊傳》中記載:高順,字孝父,敦厚少華。) 高順不敢作保。 畢竟,他布下的陣絕非本縣縣兵能夠完成,而是需要集合一定量的兵馬,才有可能實現(xiàn)。 “主公。” 高順深吸口氣,思忖良久,終于還是如實回答:“末將的確有一定的把握,但還需要根據(jù)具體的情況來定。” “不過......” 話鋒一轉(zhuǎn),高順朗聲言道:“東郡此前收編了數(shù)萬黑山軍,又有一千余騎兵精銳,單從兵力配置上而言,此陣可能實現(xiàn)。” 徐晃立刻接上話茬:“此陣要求配合嫻熟,臨時操練,你需要多長時間,可以完成?” 高順聞聽此言,便知徐晃亦是專家,直言道:“此陣看似龐大,但實際上變化極少,只需要熟記旗語,演練純熟即可,關(guān)鍵在于各級將校。” 徐晃點點頭,他早已料到如此:“黑山軍內(nèi)部不成建制,各級將校短缺嚴(yán)重,只能以各縣士人、監(jiān)察團成員補進,你需要多少人?” 高順眸放精光,在這一刻,他竟有種配合默契的感覺:“不能少于五十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