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也正是因為如此,劉鑠才把主意打到了鄭玄的身上,希望他能把書院遷徙到東郡辦學,如此一來,隨便挑一批人出來,便可滿足庠序經師,把教育體系先恢復部分。 至于鄭玄的書院? 劉鑠相信,肯定有能達到大學水平的,但也有是在初中、高中階段的,如果可以將他們有機的劃分開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那么成長會更快。 至于從大學里畢業(yè)的書生,劉鑠更是能包分配,全都可以到自己的體系下實習,填充因快速擴張而導致的人才儲備不足的問題。 ...... 從某種意義上說,鄭玄來東郡辦學,乃是一舉多得的妙舉。 不管是對鄭玄而言,亦或者是劉鑠而言,盡皆如此。 “......” 巴拉巴拉說了一大堆,劉鑠幾乎把自己掏干了,卻始終沒能從鄭玄的臉上,找到一絲一毫的心動,不得已之下,他只能試探性詢問: “不知鄭老,以為如何?” “這個......” 鄭玄似乎顯得依舊有些猶豫。 畢竟,茲事體大,關系到了書院未來的發(fā)展,豈能輕易下決心:“劉郡守,這樣如何?今年開春,鄭某先去東郡參加豎碑儀式,然后再做決定。” “可以!” 劉鑠極其肯定地點了點頭:“當然沒問題,茲事體大,理當如此。” 鄭玄揖了一揖:“多謝郡守理解。” “哦對了。” 言至于此,鄭玄皺了皺眉,輕聲道:“不知劉郡守可否與某說說,當初數(shù)十萬黑山軍鄉(xiāng)民來到東郡時,您是如何敢將其收留的?” “這......” 劉鑠詫異,試探性問道:“鄭老莫非不知?” 鄭玄捏著頜下一縷胡須,淡笑道:“實不相瞞,幼安沒與我說,要我當面問你。” 劉鑠頷首點頭:“原來如此,其實很簡單,在下身為漢室宗親,從來就沒有想過,放棄任何一個漢民。” “從始至終,在下腦海里就只有一件事,如何才能將其安置,需要花費多大的代價,多少糧草,才能將他們安置。” “把這些物資統(tǒng)計出來后,那么最后想的便是,這些錢誰來出?如何出?該怎么出?才能令雙方都滿意。” 鄭玄驚詫不已,眼神更亮:“劉郡守全心全意為民做主,鄭某深感敬佩。” 劉鑠拱手還禮:“哪里,當官不為民做主,還不如繼續(xù)浪跡天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