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守同登-《1850再造中華》
第(2/3)頁
事出緊急,征越軍利用越軍的營寨,加固加高柵欄,拓深、拓寬營寨外的壕溝。
除此之外,同登四面環(huán)山,山上埋伏了很多越軍。馮海洋無力進攻山頭,便分派人馬放火燒山,逼迫越軍現(xiàn)形。
嘉幕山為同登地區(qū)制高點,越軍在此設有觀察點,又在嘉幕山附近埋伏了一千人馬。征越軍在同登地區(qū)一舉一動,都被越軍看在眼里。
如今正是枯雨季,山上相對干燥,地上積了一層落葉,大火一點即著。
嘉幕山上的越軍守將,當即沉不住氣,決定提前發(fā)動攻擊。手下阻攔他,說道:
“將軍,上峰還沒有發(fā)出命令,咱們貿(mào)然出頭,友軍若不配合,咱們孤軍奮戰(zhàn)毫無勝算。不如再等一等,看上峰作何決斷。
“若上峰下令反攻,各支部隊齊心協(xié)力,方有反攻同登的可能。若上峰下令撤守諒山,咱們貿(mào)然出擊,既亂了上峰的部署,又置自己于險境,豈非不智?”
打仗是件極為兇險的事,若戰(zhàn)事不利,輕則丟城失地,傷亡部屬,重則危及社稷。同樣的,戰(zhàn)事的勝負于將官的榮辱關系極大,勝了自然要加官進爵,敗了甚至會株連家族。
因此,前線統(tǒng)兵將官心理壓力極大。加上軍情瞬息變化,敵我情況不明,前線統(tǒng)兵官往往會猶豫不決,難下決斷。
后方不明真相,往往指責前線統(tǒng)兵官無能。后人讀及史書,由結果倒推原因,憑著先入為主的觀念,亦隨意指責前線統(tǒng)兵官優(yōu)柔寡斷。
只有當事人,方知道前線戰(zhàn)事的兇險,方理解指揮官的艱辛。征越軍這邊,馮子材不敢放手進攻諒山。越軍這邊,嘉幕山守將同樣猶豫不決。
守將嘆口氣,說道:“敵軍人馬不多,卻敢于放火燒山,擺明了就是要逼迫我們出戰(zhàn)。上峰一介書生,只會紙上談兵,凡事沒有決斷。
“等他發(fā)出了命令,大火都要燒到嘉幕山了。況且,時已下午,不久就要天黑,令旗都看不清了,上峰只能派人傳遞手令。
“大火燒山,音訊不通,不等北賊進攻,咱們自己就要陷入混亂了。我寧可戰(zhàn)死,也不要被大火燒死,更不愿被北賊俘虜。”
與北方中原王朝一樣,越南重文輕武,文臣的地位高于武將。遇有戰(zhàn)事,往往從中樞簡派大臣,派往前線節(jié)制武將。
越南阮朝的官制,基本繼承自黎朝。而黎朝的官制,則完全模仿明清。
譬如,越南中樞設有六部處理具體政務;機密院模仿清朝軍機處,決策軍政要務;尊人府模仿清朝的宗人府,管理宗室。
地方上,越南設立三十一省,省分設總督、巡撫、布政、按察、領兵各職,以文臣擔任。
阮朝甚至還引入了清朝雍正帝創(chuàng)立的“養(yǎng)廉銀”制度。
此時,同登前線的戰(zhàn)事,由一名工部侍郎主持。戰(zhàn)前,這位工部侍郎為了邀寵,上書慷慨陳詞,主戰(zhàn)立場堅定。不巧,嗣德帝對他十分激賞,認為他忠心可嘉,令他前往同登主持戰(zhàn)事。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泽普县|
常山县|
抚远县|
沙雅县|
阿鲁科尔沁旗|
江城|
潢川县|
绵阳市|
金门县|
原平市|
绥化市|
巨野县|
江安县|
陇川县|
渑池县|
中牟县|
赫章县|
扶沟县|
小金县|
长汀县|
大兴区|
青河县|
宣城市|
酒泉市|
华安县|
济阳县|
西林县|
包头市|
溧阳市|
紫阳县|
郴州市|
康平县|
鄯善县|
昌都县|
明星|
张家川|
新源县|
平果县|
上林县|
江油市|
永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