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畢業分配問題-《1850再造中華》
第(3/3)頁
這是軍政府推廣職業教育的必要之舉,是一件互利共贏的事,獲得了極大的成功。縉紳踴躍參與辦學,解決了軍政府缺少教育經費的問題。
現在,第一期速成生即將畢業。按照約定,通過畢業考試的學生將進入軍政府任職。至于畢業生的分配去向,則由學校強制決定。
問題就出在了這里。縉紳們認為自己出了錢,在辦學上出了大力,應該得到學校的照顧。他們提議把自家的子弟留在廣州,而非廣西這種偏遠貧窮之地。
學校當然不同意。好地方就這么多,大家都想留在廣州,誰還去廣西、粵北、交趾?再者,縉紳勢力盤根錯節,如果再讓兒子留在本地擔任官員,豈不要助長縉紳的勢力?
楊烜耐心聽議員代表發言完,對道:
“為人父母,都想把自己的孩子留在繁華的廣州。這種心情,本王完全理解。當初辦學時,沒有大家的傾力幫助,我們就不能在短時間內建成這么多的學校。但于公于私,我們都不應把自己的兒子留在本地當官。
“第一,軍政府一向強調組織紀律,下級要服從上級,個人要服從集體。畢業分配是個人事業的起點,更應該顧全大局,聽從學校安排。
“現任黃埔船政學堂校長張銓,原本在暨南大學堂學習法律。軍政府一紙調令,讓他負責管理船政學堂。他毫無怨言,欣然赴任。我們軍政府就是要鼓勵這樣的風氣,重用張銓這樣的人。
“第二,唯艱難困苦方能磨煉人。明朝時,陽明先生得罪了大太監劉瑾,被貶謫到了貴州龍場驛。陽明先生因禍得福,龍場悟道,絕境成圣。
“倘使他一直呆在京城繁華之地,也就沒了日后的悟道成圣,世間也就沒了心學。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我們費盡心機把自己孩子留在廣州,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長成才,反而會誤了孩子的前程。
“第三,要保證公正。滿清任用官員,尚有避籍、避親等制度,防止官員在家鄉形成勢力。滿清規定,官員不得在同省做官,即便異省為官,也得遠離家鄉五百里以上。我們難道連滿清官員都不如嗎?
“我們會出臺政策,在晉升、待遇上照顧偏遠地區的干部。本地干部在外地工作一定年限,也可以申請調回本地……”
眾人心悅誠服,這個議題只好作罷。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丈县|
马龙县|
南华县|
萝北县|
文安县|
贵南县|
磐安县|
林周县|
嘉定区|
砚山县|
德州市|
从化市|
新巴尔虎左旗|
四子王旗|
岳普湖县|
高州市|
灵武市|
宁夏|
襄城县|
阳泉市|
文登市|
洱源县|
甘泉县|
康乐县|
庆阳市|
双柏县|
江源县|
融水|
麻阳|
富源县|
岚皋县|
镇平县|
新乡县|
长乐市|
新乐市|
陆良县|
巴彦淖尔市|
巴彦淖尔市|
洪洞县|
板桥市|
祁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