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進軍臺灣-《1850再造中華》
第(2/3)頁
步兵第二師副師長馮子材,率二團登陸澎湖。馮子材在征越戰役中表現突出,被晉升為步二師副師長。此次征臺,馮子材統率陸軍主力。若表現得力,預計將成為臺灣守備師的第一任師長。
所以,馮子材作戰頗為賣力。他率領一千余名登陸兵,乘坐舢板,乘漲潮時登陸澎湖主島。清軍依托炮臺阻擊革命軍。
馮子材指揮兩個尖刀連,冒著炮火逼近清軍炮臺,與清軍短兵相接。清軍與革命軍遠距離對射火器,尚能差強應付。一旦短兵相接,清軍不敢白刃戰,或投降,或逃散。
澎湖是串列島,四面環海。驚散逃竄的清軍敗兵,無路可去,最終只得投降革命軍。
澎湖廳同知,也是個識時務的人,隨即奉上公印,向革命軍投降。
清朝的廳,與州縣一樣都是基層行政機構。但廳往往設在偏遠的地方,時設時變,其主官稱為“同知”或者“通判”。
在正常的州縣里,同知、通判都是左貳官,隸屬于知縣、知州。廳同知,或者廳通判,卻是掌印的正官,只是其官階低于知縣、知州。
第二天,楊國瑞登陸澎湖,在澎湖設置行轅,布置對臺戰事。征臺軍總人數還不足一萬,楊國瑞打算先撫后剿,爭取不戰而屈人之兵。
下午,他正在與幕僚推敲軍報,主要是匯報澎湖之戰的經過,以及下步對臺策略。另有一個“夾片”,報告在清軍中發現了怡和公司生產的火炮,請軍政府酌情調查。
與清朝一樣,越國奏折制度里也區分正文、“夾片”。正文里不便敘述的隱秘事項,常常附在夾片里。
親兵來報,說澎湖廳同知求知,愿意獻計攻占臺灣。楊國瑞求之不得,當即傳令接見。
澎湖廳同知姓林名肅,舉人出身,為人頗有見識。一見到楊國瑞,倒頭就拜,說道:“大帥興義師解放澎湖,敝人未能簞食壺漿以迎王師,任由清軍布置防御,罪過罪過。”
楊國瑞笑笑,說道:“先生是文官,不負責軍事,不能節制清軍,我不怪你。聽說先生滿腹經綸,不知有何見教?”
林肅見楊國瑞彬彬有禮,大為好感,說道:
“敝人祖籍福建漳州,從小在臺灣長大。聽說革命軍解放漳州,秋毫無犯,昨日打下澎湖,又軍紀嚴明,毫無擾民滋事之舉。敝人感慨不已,愿為大帥獻計,助大帥早日奪下臺灣。”
林肅談吐不凡,楊國瑞深感興趣,把他延為上賓。卻聽他繼續說道:
“臺灣孤懸海外,與大陸若即若離。臺灣百姓多為福建、廣東的移民,對滿清離心離德。康熙六十年,朱一貴在鳳山縣發動起義。乾隆五十一年,天地會林爽文在彰化縣發動起義。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江堰市|
乡宁县|
三亚市|
七台河市|
峨眉山市|
铅山县|
阳曲县|
观塘区|
罗定市|
高邮市|
潜江市|
浙江省|
井冈山市|
福泉市|
大庆市|
吴忠市|
龙泉市|
安庆市|
环江|
万山特区|
松潘县|
抚宁县|
苍南县|
凤凰县|
宜宾市|
西宁市|
中山市|
天长市|
绵竹市|
镇雄县|
顺义区|
永和县|
延津县|
措勤县|
高碑店市|
曲阜市|
伊川县|
始兴县|
竹山县|
河南省|
湟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