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國語-《1850再造中華》
第(2/3)頁
現代普通話早已失去了入音,閩南話、粵語、客家話中,仍然保留著入音字。日語中的促音,實際上也來源于古漢語中的入音。
古漢語發音復雜,艱澀難學,實際上并不利于普及。
譬如說,明清兩代皆實行官員回避制度。明代規定較嚴,實行南人北官、北人南官的官員任職規定,即南方人在北方做官,北方人到南方做官。
由于南京音復雜難學,實際上只通行于官場和上流社會,普通老百姓根本就學不會。
當時地方官員審議案件,處理老百姓的糾紛,根本就聽不懂當地的方言,每遇訴訟,必須安排胥吏從中翻譯。這就為胥吏把持地方、欺上瞞下,提供了可乘之機。
元朝、滿清以異族統治中國,蒙古人、滿人也學不會這種復雜的語言。實際上,自從南北朝起,漢語發音就向著簡單化的趨勢發展。
到了清朝雍正時期,雍正皇帝事必躬親,難以忍受廣東、福建人的方言。雍正六年(1728年),雍正帝下了一道著名的圣旨,說:
“福建、廣東人多不諳官話,著地方官訓導。廷臣以八年為限,舉人、生員、貢、監生不諳官話者不準送試?!?
同時,雍正帝還設置“正音館”。滿清自雍正六年,正式放棄南京官話,改以北京官話為標準音。
滿清的北京官話,與當代的普通話已經相當接近了。北京官話只有四個聲調,語音不如南京官話豐富。因此,北京官話下的漢語,同音字較多,發音亦不夠抑揚頓挫。
但北京官話簡單易學,受眾范圍更廣。相比于明朝時期的南京音,北京官話普及范圍更廣。
北京官話通行一百多年,早已被國人所接受。因此,楊烜建號稱帝時,并無南北偏見,毅然決定以北京官話為帝國標準音,稱之為“國語”。
相比于漢語發音的優美,楊烜更看重漢語的實用性和通用性。在他看來,漢語是為所有國人服務,并非只是為讀書人、官員服務。
早在三年前,楊烜便在嶺南地區推行簡體字、羅馬拼音。簡體字和羅馬拼音既是掃除文盲的利器,也是普及國語的重要工具。
即便是河仙府這樣的偏遠地區,亦要大力推行簡體字和羅馬拼音,進而普及國語。知府鄚文沅一向重視教育,貫徹教育方針頗為賣力。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谢通门县|
江华|
十堰市|
上杭县|
常德市|
河东区|
崇明县|
公安县|
成都市|
宁夏|
芒康县|
万年县|
雅安市|
赫章县|
平乐县|
富平县|
永善县|
庆阳市|
五寨县|
中卫市|
阳原县|
五大连池市|
伊宁市|
铁岭市|
忻州市|
观塘区|
海南省|
信阳市|
贵溪市|
普洱|
沅陵县|
枝江市|
汉沽区|
惠东县|
砚山县|
山东省|
古浪县|
新昌县|
错那县|
五大连池市|
聂拉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