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再破湘軍炮臺-《1850再造中華》
第(2/3)頁
湘軍在洋人的指導下,在武穴港修筑了一道兩公里長的石壁。石壁上,每隔三五十米留一炮洞。大洞部署阿姆斯特朗重炮,小洞部署普通火炮。
石壁的外面敷設泥士,可以緩沖炮彈炸起的飛石,防止飛石傷人。石壁后面還建有彈藥庫、炮兵營房,營房外還有圍墻防護,防衛相當緊密。
在當時,滿清海防專靠炮臺,以裸露式圓形炮臺為主,以士木為原材料修筑。這種炮臺根本就無法抵御洋人的開花炮彈,也毫不考慮側背的防御,在實戰中很容易遭受敵軍的打擊。
西方列強多采用掩蔽式堡壘炮臺。歐洲把棱堡技術應用到海防炮臺上,使得炮臺更加堅固,易守難攻。
在克里米亞戰爭中,俄國海軍自沉戰船,阻塞航道,堅守塞瓦斯托波爾要塞。英法聯軍船堅炮利,試圖從海上進攻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卻受到俄軍的猛烈炮擊,聯軍損失慘重。
最后,英法聯軍只得派陸軍上岸,又把鐵路修到瓦斯托波爾要塞跟前,長期圍困俄軍。俄軍彈盡援絕,英法聯軍才最終占領塞瓦斯托波爾要塞。
湘軍在武穴的炮臺,介于中國傳統炮臺與西方堡壘于炮臺之間,成本更小,防護能力也優于傳統炮臺。不得不說,這也算是一種中國智慧的體現。
下午,張墨集中了十二艘兩百噸級鐵甲艦、一艘五百噸級鐵甲艦,組成了一支臨時性的鐵甲艦隊,集中炮火襲擊湘軍炮臺。
兩百艘噸級鐵甲艦配備的主炮為105mm榴彈炮,五百噸級鐵甲艦主炮為150mm榴彈炮,可對湘軍炮臺實施有效的壓制。
鐵甲艦隊使用了“T字”戰術,先繞至最上游,集中炮火打擊最西翼的湘軍炮臺。T字戰術是一種古老的、通用的,又非常有效的海軍戰術。
在風帆艦船時代,火炮尚未得到普及。戰船以槳、風帆為動力,遭遇敵船時,則以船頭對準敵船側面,靠船頭的撞角撞擊敵船船身,然后再靠上敵艦,進行肉搏戰。
這就是最初的“T字”戰術,在火炮出現之前是最常規,也是最有效的戰法。彼時,交戰雙方爭奪的是豎字位置,以縱隊進攻敵船的橫截面,無往不勝。
火炮應用到戰船上后,情況發生了重大變化。艦炮通常布置在軍艦的兩舷,只有側面對敵時,艦上的火炮才能發揮最大威力,全數開火。
而船頭對準敵艦時,自己的火炮幾乎無法向對方射擊。因此,海戰時,艦隊要盡量排成一線,爭取用自己的側面對準敵方船頭,好最大程度地發揚火力。這時候,交戰雙方就要爭奪“T字”的橫字位置。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饶县|
赣州市|
攀枝花市|
漾濞|
桐梓县|
五常市|
昌宁县|
伊金霍洛旗|
临漳县|
原阳县|
拉孜县|
洞头县|
望江县|
舞钢市|
泸西县|
玛纳斯县|
永济市|
郴州市|
垫江县|
湛江市|
广水市|
邢台市|
泰兴市|
汽车|
葵青区|
石柱|
新竹市|
扶绥县|
北碚区|
徐汇区|
平泉县|
古浪县|
邵东县|
上蔡县|
邯郸市|
壤塘县|
龙陵县|
龙海市|
霍城县|
通许县|
尼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