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鬣狗-《大遂寧》
第(2/3)頁
“說說你的看法。”
“自古以來,王朝罔替更迭,有一種職位是少不得的,便是言官。明代設有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給事中,唐代有門下省和中書省共擔使命,并設左右諫議大夫、左右散騎常侍若干,為了廣開言路,唐代還創設了補闕和拾遺兩個官職。帝王從制度上給予言官廣泛而重要的職權。他們可以規諫皇帝,可以彈劾百官,也可以按察地方,雖然他們“光說不做”,我們認為其“不治而議論”,但哪朝哪代,也少不了他們。我們宣國建國以來,言官的地位也很崇高。父皇圣明,大開言路,從不會因為官員的議論而令人獲罪。常公公他雖不是言官,可他伺候在父皇身側,凡事說一些自己的意見,也不算過分,罪不至死,或者,父皇也不會覺得他有罪。”
皇帝點頭。
郭鐋用羨慕的眼光看著郭琮。
都是上書房讀書的,看的書也一樣的,陳師傅也沒有厚此薄彼,什么時候這郭琮識掌握了這么些知識點?說得頭頭是道,忽悠得皇帝一愣一愣的。
說好一起逃課的,他竟上了補習班?
郭琮這些話,讓郭鐋照著書念他也得磕巴啊。
“你說的甚合朕意。”皇上愛惜地拍了拍郭琮的肩膀:“你年紀輕輕,能有此見識,朕很欣慰。你師傅教得不錯。天色還早,陪朕去武場看看吧。”
武場,那可是郭鐋撒歡的地方。
郭鐋忙道:“父皇想要騎馬還是射箭,兒臣耍給父皇看。”
皇上沒搭理他,那便是拒絕了。
郭意不好插話,這里也沒他說話的余地。
謝天謝地皇帝跟郭琮沒提他加害郭鐋的事,不然郭鐋知道了,豈不是要扛起他扔出去?
皇上跟郭琮二人慢步來到武場,畢竟是暑天,熱氣大,到武場時,皇上的袍領都濕了。
婢女已經端了冰碗來,冰碗里是粥水配一點兒水果,加了幾塊冰,晶瑩透亮還泛著白光。
夏日里喝上這個,能從頭涼到尾,全身通透。
郭琮卻攔住了:“父皇汗還未落,吃這些涼的,怕對身子不好,晚一些再端上來。”
皇上贊賞地向郭琮望去。
梅貴妃家祖傳打仗,家里重武輕文,男孩子的書讀得都偏少,說話也都虎兮兮的,難得梅貴妃生的兒子如此細致,心思細膩又玲瓏,真讓人心里舒坦。
猶記得郭琮五歲那年,皇帝跟梅貴妃置氣,一連好些天沒到承歡殿里去,郭琮知道皇帝喜歡吃櫻桃,可那小櫻桃又嫩又易壞,郭琮就每天早上去摘一些,親手捧了給養心殿的皇帝送去,一路上小心翼翼,他摔倒了都不舍得給櫻桃扔出去。
皇帝問他為什么不多摘一些,一次送來不是不用跑冤枉路了?
郭琮擺著小手說,小櫻桃每天摘的都是新鮮的,這樣最好吃,只要皇帝喜歡吃,他不怕跑路。
五歲的郭琮已經足夠感動皇帝了。
這些年來,他長大了,卻還是像小時候一樣暖。
皇帝眼睛發澀,讓小太監牽來兩匹馬,翻身上馬,手持彎弓:“走,跟父皇去打獵。”
二人騎著馬從武場角門出來,經過一片開闊的園林,便到了馴獸場的后門,從馴獸場進去,便看到成群的麋鹿在悠閑地散步,幾只鬣狗臥在樹陰里吐舌頭,兩三只黑熊在追著猴子到處跑,一頭斑馬伸著脖子在飲水,一排長翅飛鳥像團云霧似的從頭頂略過。
草木旺盛,水流潺潺,綠影里,動物們穿梭跳動,時遠時近,偶爾一只白狐從草里鉆出來,望望不遠處的鬣狗,嚇得飛快鉆回草叢里。
皇帝一夾馬腹,那馬便帶著他馳進草叢里,只聽見草聲沙沙地響,那些動物受了驚嚇拔開腿跑了起來。
皇帝拉滿彎弓,對準一只青羊,手上一用力,那箭就像一道光,一下子插入青羊前頭的草里。
青羊受了驚嚇,跪了下去,一動不動。
郭琮去拔了箭遞給皇帝,他以為皇帝沒有射中,所以也沒敢說什么。
不料皇帝卻很高興,他跳下馬撫摸著淺草里的青羊,溫柔地摸著它的身子,而后拍拍它的屁股放它走了。
皇家打獵,一向都分勝負的。
皇帝搓搓手:“不是我射不中,只是我看這青羊又小又聽話,膽子也小,所以不舍得射殺它罷了。”
“父皇仁厚。”
“琮兒,治國之道,跟打獵是一樣的。有些時候哪怕一個人能力有限,只要他足夠忠心,也可栽培,如果一個人不忠,不聽話,長有反骨,那他的能力在忠心面前,簡直不值一提,即使有能力,也不可用,你明白嗎?”
“兒臣……明白了。”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津县|
普格县|
平顶山市|
华池县|
大荔县|
集贤县|
铜鼓县|
元阳县|
广元市|
文山县|
林西县|
固安县|
句容市|
拜泉县|
秀山|
年辖:市辖区|
通城县|
丹阳市|
舒城县|
辽源市|
腾冲县|
白山市|
门源|
连山|
中江县|
普格县|
瓮安县|
阳曲县|
栾川县|
新郑市|
荆门市|
呼伦贝尔市|
武隆县|
南川市|
临朐县|
图们市|
久治县|
吉水县|
门源|
原阳县|
莒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