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耶蓮京娜繼續說:“節流是一方面,開源也是重要的。凡是生產更多的羊毛線的工人,工分會增加,這將換成糧食。這些手藝人,他們在生產我們必須的軍需品,通過增加工分,刺激他們勞動! 除此之外,咱們的士兵在結束每天的訓練,也可以去捕魚。同時,可以開墾更多的土地種馬鈴薯。” 軍人屯墾,世界各國都有例子的,尤其以中國居多。 楊明志在之前就說過這些話,耶蓮京娜只是在復述一遍。只不過新一季的糧食出產,至少也得是四月份的事。再之前,還是得想方設法搞到糧食。 牛羊和馬匹還有很多,牛和馬匹作為大型牲畜來開墾土地,綿羊就是需要其珍貴的羊毛紡織為士兵的衣物。俗話說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牲畜還是少吃為妙。 楊明志長嘆一口氣,“目前只能鼓勵咱們的士兵多去撈魚了。” 耶蓮京娜的決策沒有大的問題,楊明志和耶夫洛夫都同意了。所以根據她的新規劃,就是師長的糧食配給也降低了。 師部已經回到鐵匠村,趁著這個機會,在此處的各個營長,村委人員,兵工廠領導全部被招來。耶蓮京娜宣布了師部的新命令,即執行新的配給制,和鼓勵人民生產。 長久以來,蘇聯是嚴厲限制集體農莊莊員自己搞養殖和種植的,這確實大大加強了公平,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產力。 集體農莊的規則雖然很落后,確實在戰爭時代最佳的體質。這樣,飽經戰火的普通人還能依靠配給制吃到糧食,限制,耶蓮京娜開放了一些權力。即莊員能自己去捕魚摸河蚌,這些捕撈的漁獲不但可以自己吃,不想吃的就交給軍隊,他們得到相應的工分。 工分,對于集體農莊成員太重要了。這關系到他們的生活、榮譽還有收入水平,就目前的情況,工分能換取寶貴的面包!甚至是紅肉! 新配給制執行至少兩個月,在這場會上,耶蓮京娜定義,這是應對春荒士氣的必要手段。她刻意強調:“兩個月后,新的馬鈴薯下來,所有人的配給糧食恢復到原來的水平。而普通公民通過自我生產得到的糧食,軍隊依舊收購!” 如此,鐵匠村村委已經毫無怨言。短期看來,吃得少了大家會有怨言,長期來看,這是一場自救式的生產運動。 村長卡維茨基嘆言道:“我代表鐵匠村全體人員支持這項決定。想想看,咱們開墾新的土地,又鼓勵人民去捕魚,等到五月份,不管我們的上級能否空投糧食。我們屆時也必然是倉庫爆滿。只不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