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但泥濘只是開始,他們的目標就是第聶伯河河畔,這意味著什么?沼澤、小型河道和大量蘆葦叢! 馬車的存在只是讓軍民減少負重,馬車不可能抵達河畔!當車輪突然陷入沒膝的泥漿后,阿納托利下達了艱難的命令。 “所有人!卸下所有馬車的物資,我們徒步前進!在天黑之前,抵達目標扎營!” 干燥的平地,軍人急行軍,一個班小時就能完成這段距離,阿納托利干脆用了四個小時! 太陽已經落山,在最后的落日余暉中,前路消失了!一牙新月高掛天空,寬闊的河面反射星斗。河面上波光粼粼,河畔不時有浪花輕輕拍打的聲音。陣陣清風吹來,滿是泥土的芳香。 夜幕的降臨只有一步之遙,阿納托利終于能長出一口氣。 他當即命令電報員,立刻和指揮部通信。 隨行的電報員正滴滴的敲著發報機,如卸重負的阿納托利,和他麾下的七百多人,待在草叢中休息。 米西渡口之所以在和平年代作為渡口,正是因為起地理環境。河的左岸是米西村,村莊固然是成為廢墟,那里的很多站臺存在著。一年來無人打理,一些站臺碼頭破損嚴重,還有一些還能使用。 其正對著的河右岸,這里也有小小的站臺碼頭,甚至還有幾間破敗的木屋。 阿納托利坐在的環境,在一年前還有漁民光顧。如今,人們休息的場地已經長滿青草,一年前必然是寸草不生——這是一處鮮魚收購市場! 可惜物是人非,敵人來了,好好的村子成了無人廢墟,只有冤魂風中嗟嘆。 阿納托利多少還有些迷信,戰斗之前還曾在自己胸前畫十字。這種行為在蘇軍中被視為錯誤,軍官甚至因此關過他的禁閉。結果是他活下來了,還活到了現在。這是多么荒誕滑稽?他當然也沒那么前程,如果自己活下來是因為劃十字的好處,那么手指多在胸前動動也沒什么不妥。 戰爭年代,有些念想沒什么不妥,尤其是隊伍里的這些五十歲的村民,只怕他們出生后,都在教堂接受過洗禮,和牧首的禮贊。至少信個上帝,人還有個念想,這樣冒著德軍的槍林彈雨沖鋒時,能少一點恐懼。何況,教會都被領袖斯大林定義為愛國團體了! 他令休息好的部隊扎營,尤其下令不準黑夜生火。 這是因為阿納托利還有一項任務,從16日晚上開始,針對米西渡口附近河段展開偵察,隨時保持有哨兵存在,發現河面上有亮著燈光的船只存在,立刻發電報!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