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是的。"司珂說道,"這個東西需要高溫高壓,主要用的設備都是通過孔先生,打算技術研究示范的名義搞出來的,我也是去相關工廠學習。” 這時周冰怡問道:“有直接液化法,那么是不是有間接液化法?" "有的,本來也有這個想法。"司珂說道,“后來放棄了,間接液化法是先把煤氣化,生產成一氧化碳與氫氣,再進行合成,這個東西技術一點不簡單,而且成本高,出油率也低,也就放棄了。" 周冰怡大體聽明白了,也就是沒有再問一下去,可是司珂又補充,“聽說,本地已經有人在間接液化法,也許可以去挖點人過來。” “誰?"周冰怡好奇地說道,“我沒聽說過。” "在河東省搞的,也是德國的技術。"司珂說道,“聽說已經搞了好幾年,似乎有點成果了。” 正當他們想繼續聊一下去時,周冰怡突然聽到一個響鈴的聲音,有人通過系統給她發信息了,現在的系統功能受限了,有時可以有消息發短信了。 周冰怡只能把手中的手機拿出來,發現確實是短信,內容也簡單:急事,速返回總部! 這下子,她沒法聊下去了,只說道:“我得回去了,不知道有什么事情!” "我送一送你吧。"司珂只能說道,“希望下次,你可以看到我的好消息!” 周冰怡對突然召回自己有點不解,但是也沒有拖延,直接去了火車站,乘最近一班列車返回,也不是什么客車,而是運煤車,只是加掛了一節客車,本來是給鐵路內部員工使用的,周冰怡利用自己的僅限蹭車了。 由于兩地的距離不算遠,回到李家鎮時,時間尚早。讓她沒有想到,有人接自己,車站距離總部也只有幾百米,她從來都是步行的。 她一眼就認出接自己的人,田曉春,一個30多歲的男士,給人的印象就是教書先生,現在三縣區負責對外工作的副主任,也算是代替周冰怡的人選,只是他才到任幾天,原本是第1兵團的干部,以前部隊的團長,以作戰勇敢出名,一直不滿意現在的工作周冰怡發現是他之后,馬上知道有什么事情了,直接間接:"又遇上涉外問題了? 田曉春點了點頭,打開手中的公文包,給了她一份電報,并解說道,“對方從省城出發時,電報才發出來,他們是乘汽車,估計對方快到了黃牛縣。“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