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均田制是按戶給田地,一戶百畝,說句難聽的,這么多田地,一個三口之家,或者五口之家,很可能種不完。 特別是有了土豆和紅薯之后,除非碰上大面積的天災,否則糧食必然是不缺的。 所以我覺得,永業(yè)田,在擁有人死后,不再還官,而是以家庭為單位給子孫繼承。 比如尉遲伯父擁有一百畝永業(yè)田,他死了,就把永業(yè)田分給霸道和囂張兩個兒子,一人五十畝!” “秦墨,你才死了!”尉遲信雄罵道。 “別吵,我舉例子呢!” “閉嘴!” “憋住!” 李源父子異口同聲的罵道。 尉遲信雄縮了縮脖子,委屈巴巴的,還沒處說理。 公孫無忌則松了口氣,還好,這一次沒有拿他舉例子。 他總算不用‘死’了! 秦墨呼出一口煙,繼續(xù)說道:“當然,他們還是在掛在尉遲伯父的名下的,總數(shù)還是這么多,如果他們單獨出去立戶了,那么就不在分永業(yè)田。 怎么分田戶主說了算,如果家中誕下兒子,就獎勵十畝永業(yè)田,這十畝永業(yè)田,是作為朝廷鼓勵生育獎勵的,也不收回。 第四代之后,取消永業(yè)田獎勵,那時候,生子嗣,就不再獎勵永業(yè)田。 那時候,以戶為基數(shù)的永業(yè)田,每家每戶,起碼也有三四百畝,種出來的糧食,按照一日三餐,也足夠三四百人享用了。 而且添丁的同時,家中的長輩也會過世,此消彼長,田地根本種不完。 當然,這種做法,很容易催生出村族,時間一久,就容易出現(xiàn)第世家第二。 但是還有配套的方法,那就是村用集體土地,村民的永業(yè)田雖然是他們的,但也是村莊的集體財產!” 這一下把李源給聽迷糊了,“景云,你一會兒私人財產,一會兒集體財產的,都把爺給聽糊涂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