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墓中對,再獲強援-《第一權臣》
第(3/3)頁
蘇家家主是瞧著那字著實不錯,透出一股自成一派又技法純熟的氣度;
而趙老莊主則被紙上的文字所吸引。
【今后位空懸,二妃爭奪,其勢膠著,然余竊料之,淑妃有六敗,德妃有六勝。
淑妃出自世家,繁禮多儀;德妃體任自然,親和寬禮,此道勝一也!
淑妃名盛而善妒,位高而才薄,但失其家,則一無用之婦人;德妃秀外而慧中,善內而明外,不借外力,而成后宮之統帥,此能勝二也!
淑妃因累世之資,廣施財帛以邀人心,善弄權術而收名譽,歸附贊頌者,多趨炎附勢之輩,追名逐利之屬;德妃以至心待人,推誠重義而聚英杰,知人善任乃得俊才,與有功者無所吝,與齊心者無所藏,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愿為用,此德勝三也。
淑妃因勛貴而起,任人唯親,然勛貴之屬,多為國朝之蛀蟲,其必有爭權奪利、讒言禍亂;德妃自寒微而發,唯才是舉,聚攏左右,皆是明德多智之士,故能上下同心,同舟共濟,此部勝四也!
淑妃勾結叛賊,暗害無當軍,其事確鑿,中樞共知,此為其污而不為天下義士所喜;德妃直面叛軍,臨危不懼,鎮壓叛亂,天下皆聞,中樞盛贊,若事不協,孰輕孰重,不言自明,此義勝五也!
淑妃之子,年方五歲,德妃之子,年滿六歲,一歲之差,長幼之別,此名勝六也!
有此六勝,淑妃何得而勝耶!
欲在此二者中擇一而從之,豈有因淑妃而棄德妃之理耶!】
放下筆,夏景昀將這張對比鮮明的紙遞給了蘇老相公。
蘇老相公抬眼一掃,神色陡然一凝。
認認真真地讀過幾遍,他輕嘆道:“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他小心地放下這張紙,神色之間,露出幾分鄭重,不再是如先前那般居高臨下的姿態,“這一篇足以讓我同意下注德妃,但是我總覺得還差了點。”
夏景昀深吸了一口氣,“其實還有幾句話,我未與老相公言說。如今天下,已到了危急存亡的關頭,我們在朝堂之上的爭奪,實際上都是在為了今后亂世到來時做準備。”
“如今阿姊掌握著泗水州,上下官吏都換上了自己的人。蘇家在云夢州有著這樣的底蘊,關鍵是兩州相鄰,且同具天險。若跨有二州,一朝天下有變,便有據之而望天下之資本。這一點,是你與任何勢力聯手,都無法達到的。”
蘇老相公瞇起眼睛,“你就這么肯定一定會有亂世出現?”
夏景昀道:“我雖年幼,但也曾讀史,為何以往之王朝皆亡于三百年之期?無非就是因為問題已經積累到了無法通過內部變革調和的地步,只能通過外力將其打碎,隨著秩序崩塌,原本的既得利益者被迫消失或者讓渡出大部分的利益,來達到平衡,再死上許多人,這個天下就又是一張白紙。”
“經歷了幾十年的興盛之后,勛貴、官僚便又和曾經一樣,開始腐化、墮落,兼并土地,破壞各種建國初期的制度,這時候,若無大智大勇之士為其續命中興,或許便只有兩百多年之壽數,若得中興,便能再茍延殘喘到三百余年。而后徹底無法解決。這大夏朝也是這般,哪怕得軍神續命數十年,也到了難以為繼的日子了,可嘆世人依舊如那過往的許多次王朝末年一般,低頭在朝廷的泥濘中死命爭奪那蠅頭小利,而不知天時之變,。”
他輕嘆一聲,“時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妙哉!”蘇老相公終于不再藏掖心頭的欣賞,擊節叫好。
“好一個【時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緩緩吟誦,他看著夏景昀,“想我一生,自詡天下英杰,但在你這個年紀,也比你差之遠矣!有你相助,德妃何愁大事不成!”
他的臉上露出笑容,“蘇家,便與你賭這一局!”
夏景昀微笑道:“天時一變,秦相必倒,屆時蘇老相公自有廣闊天地而得逍遙,而這一天,必不會很遠。”
被說中了另一層心思的蘇老相公扭過頭,看著玻璃外的天光,怔怔出神。
刪了好幾稿,隆中對、M選都琢磨過,后面覺得還是寫得簡單些更合適。
求個票,o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