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兩軍對壘,七姓議事-《第一權臣》
第(3/3)頁
梁帝心煩意亂,“這也不成,那也不成,我看他真的是活膩歪了!”
耶律石連忙勸說道:“陛下,忍得一時之氣,方能成就長遠,等安穩了大局,您是至尊,這天底下的一切不都是您說了算嘛!”
這一句話,直接給梁帝哄得心花怒放。
自打登基以來,這些人天天就在耳邊說什么七姓治國七姓治國,要小心要謹慎,要平衡各方,就只有耶律石會告訴他,你是皇帝,你是至尊,你就應該獨一無二,高高在上。
有些話明知道是假的,但聽起來就是舒服,又有幾人不喜歡呢!
怪不得人家能在先帝面前,榮寵不絕呢!
他當即心情大好,“那依照愛卿之間,此事該如何解決?”
耶律石道:“老臣以為,當下之癥結在完顏達不愿意入京,那能不能在京城之外,完成議事呢?”
梁帝皺眉,“出了城,風險可就不可控制了。”
耶律石笑著道:“陛下多慮了,臣的三萬控鶴軍還在城外呢!屆時可在南城設賬,臣帶兩千人負責保護諸位王公之安全,另外允許完顏達帶一千人以自保。這樣既不用擔心他能夠惹出什么亂子,同樣又能讓完顏達放心,真要出事,他的一千人也足夠護送他突圍。”
梁帝沉吟一下,點了點頭,“如此甚好,你便如此傳信于他,他若還是冥頑不靈,那就真是無可救藥了,朕寧可短痛一番,也要解決此人!”
耶律石沉聲應下,“他若真的拒絕,別說陛下,就是老臣也要豁出性命,替陛下征討于他,平定北境!”
看著慷慨激昂的耶律石,梁帝忍不住感慨道:“朕何其有幸,能夠擁有愛卿這般的臣子!”
耶律石微微低頭,眼神晦暗難明,“都是臣應該做的。”
當新的條件送了過去,完顏達在和副將們經過了好一番權衡之后,終于沒有再冥頑不靈,答應了這個條件。
在搞定了完顏達這個最大的刺頭之后,朝中七姓就已經定了四姓,皇權威望、兵權實力、文官聲望,樣樣不缺,甚至說這四姓也可以撐起一個國家,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裴家、慕容家、宇文家都沒什么懸念地答應了。
除了宇文云因為自己是最后一個被通知的,有些不忿,試圖搞事情被老母親呵斥之外,一切都很順利。
當夜,上京城權貴們幾乎無人入睡。
七姓主家都在商量著自己這一家的應對,而次一級的,要么在向自己的靠山聲張自己的權力,要么則是在猜測觀望著明日的議事結果。
中書舍人王若水坐在府邸之中,皺著眉頭看著窗外。
這兩日,北梁都城的風云變幻,實在是都給他看傻了。
但是,他卻在這樣的變化中,嗅到了些不尋常的味道。
這一切,怎么感覺都這么像當初中京城上演過一遍的故事呢!
平地之上,還會驟起驚雷嗎?
應該不至于吧?
我都被搞到北梁來了,能不能讓我安生點啊!
我效忠的皇帝都死了三個了,總不能再死一個吧?
不管他或者其余人如何想,被整個上京城討論和期待了一個整夜的七姓議事,就如在黑夜之后注定升起的太陽一般,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而改變,在白晝到來時,如約而至。
南城之外的一片空曠之地,已經搭起了一個大帳。
其中鋪設著柔軟的地毯,奢華的裝飾,擺著一個個火盆,如同一個移動的宮殿,安靜地等待著它的主人。
六輛馬車,先后駛出了梁都的南門。
或許是在睡了一覺之后腦子清醒了些,或許是皇帝本能的謹慎和猜疑起了作用,梁帝最終沒有徹底相信耶律石,而是派了一千怯薛衛,護送諸人一道出城,同時讓耶律石將他派來護衛的控鶴軍減少到了一千。
大帳的西側,一千控鶴軍,嚴陣以待。
當一千怯薛衛護送著包括皇室大宗正在內的六姓家主一起抵達,不遠處也同時響起了一陣馬蹄聲。
完顏達在一千白熊軍的簇擁下,也抵達了大帳之外。
見面之后,互相之前的眼神都帶著幾分提防,耶律石也沒多說,“天寒地凍,諸位進帳吧!”
眾人聞言,默默走入了大帳。
三支騎兵隊伍,就在大帳之外,按照各自的方位,各自整隊,防備著萬一。
從高空看去,大帳就如同被三根樹枝架起的一口大鍋,在里面,沸騰著名利與野心。
這一場注定會載入史冊的北梁朝局劇變,就在幾乎所有人的猝不及防之中,驟然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