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剛才那彎兒你怎么拐的那么穩(wěn)的?”董鏘鏘沒顧上聽鄭春花的宣傳,心思還在之前的泥路上。 “壓彎兒么?你需要控制好離合、剎車和角度,這樣再難走的路面也不會輕易摔倒,沒學(xué)過?” 董鏘鏘搖搖頭。 “越過前面那兩個高山坡的混交林就快到你家了,要去混交林,(咱們)得順著前面這條道進(jìn)去,”鄭春花指著兩人面前不遠(yuǎn)處的一段羊腸小路說道,“走到頭是個岔路口,路口左邊的道跟你看到的這一大片‘葡萄酒之路’差不多,有地方的土壤被沖垮了,如果騎過去會很不安全,剛才來時我就在那條路上摔的,咱倆如果選這邊走,時間上更快,但得先推著走一段,等爛地過去了就可以騎了。如果不想推車,就走右邊,但右邊要繞路,時間上會慢些,你想走哪條?” “我選左邊。”董鏘鏘二話不說片腿下了摩托,,“你剛才說這是什么路?” “你看到的這一大片葡萄園都屬于特里爾‘葡萄酒之路’的一部分,好幾個本地有名的酒莊都在這有酒廠,你離這兒這么近難道不知道這些么?尤利婭從沒跟你提過?”鄭春花大驚小怪道,“當(dāng)初這些還是她告訴我的呢。” 鄭春花扶著車在前面帶路,董鏘鏘在后面跟著推。 “你對這兒很熟么?”董鏘鏘邊推摩托邊順著陡峭斜坡上的葡萄藤架向下看去,“我原以為河邊學(xué)生宿舍那片才是‘葡萄酒之路’的范圍。” “葡萄酒是特里爾的支柱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jì)引擎,所以‘葡萄酒之路’的范圍很大,有很多不同主題的路線,有適合自駕的、有方便騎行的,當(dāng)然知名度最高的還是徒步旅行那條。據(jù)說從古羅馬時代起,這個山谷就開始種葡萄和釀葡萄酒,特別是釀紅葡萄酒的黑比諾。沿途你看到的很多不起眼的小酒廠說不定都有上百年歷史。” 盡管頭盔把董鏘鏘的視線收窄了不少,他仍然可以欣賞到周圍郁郁蔥蔥山丘的全景,更遠(yuǎn)處是廣闊的田野和起伏的草地,放牧的牛羊群在今天是斷然不會出現(xiàn)的,但他的注意力并沒停留在眼前的葡萄園,而是把目光投向山坡下的小村莊。 村莊規(guī)模比瓦瑟比利希小了不少,感覺也就百十來戶人家的樣子,整個村子的境遇和瓦瑟比利希的大同小異:所有建筑物都無一例外的泡在水里,不幸中的萬幸是沒出現(xiàn)房屋倒塌,幾個巨型酒桶造型的建筑物分外惹眼,不同大小的汽車被七零八落地沖到街道的各個角落,村里唯一的一座橋貌似也被沖垮了,不少爛樹根堵在橋洞下,更遠(yuǎn)處,一截鐵軌歪七扭八的探入水中,和村子接壤、地勢低洼的葡萄園已全部被淹。 “喏,下面那個扎到泥里的黃色標(biāo)志牌看到?jīng)]?”鄭春花忽然向坡下指去。 “就那個寫著‘葡萄酒之路’、畫著一串十顆葡萄的黃牌?”不用鄭春花說,董鏘鏘早就看到了,“這邊怎么都?xì)С蛇@樣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