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少年在舞臺上走動,那一束追光始終追隨著他,形影不離。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他走到一架白色的三角鋼琴前,手指輕輕的撥動琴鍵,清脆的琴音流瀉而出。 燈光下,少年面對觀眾的一半側顏流露出無盡的溫柔。 “我記得我手指第一次笨拙的觸碰琴鍵,是在我四歲那年,幼兒園老師的電子琴發出的不成調的聲音,當時吸引我的并非那些看不見的頻率比例或震動公式,是聲音本身——它像一道光,照進了我懵懂的情感世界,一個簡單的C大調和弦,就能讓我感到莫名的溫暖和安心,一段小調旋律,會在我心中勾勒出朦朧的憂傷,那一刻,音樂于我,是純粹情感的偶然邂逅,是心靈對聲音最直接的、不講道理的回應。” 少年的娓娓道來給予聽眾無限的想象空間,沒有人走神,專注沉浸于少年編制的音樂世界。 “然而,當我開始學習音樂的語言,那扇“必然”的大門才真正向我敞開。” 接下來容羨寧用扎實的音樂理論與歷史知識,體現“數學必然”的認知,然后又以創作演奏的親身體驗,闡述“情感偶然”的不可替代性。 他坐在鋼琴前,手指落于琴鍵上,如一只蝴蝶輕輕的落于盛開的鮮花之上,靈巧之美無與倫比。 一段即興的音樂,完美展現了樂句在數學精確演奏與情感驅動演奏下的微妙差異。 樂譜上的音符是固定的,但每一次的演奏都是獨一無二的,指尖力度的毫厘之差,氣息的微妙控制,一個彈性速度處理的時機選擇,甚至演奏廳里一根針落地的寂靜,所有這些偶然的因素,都被演奏者當下的情感狀態所吸收、放大,最終塑造出不可復制的音樂瞬間。 少年回歸舞臺中央,從容的論證:“必然是音樂的骨骼與血脈,偶然是音樂的靈魂與呼吸,音樂之所以偉大,正在與它完美的融合了這兩種看似矛盾的特質,它像數學一樣嚴謹深邃,探索著宇宙和諧的奧秘,又像情感一樣自由奔放,訴說著人類靈魂的孤獨、渴望、狂喜與悲憫,它既是我們對世界秩序的理解和模擬,也是我們內心最直接最純粹的表達。” “因此音樂的本質,既非純粹的數學必然,也非孤立的情感偶然,它是被數學托舉的情感,被情感點亮的數學,這、正是音樂不朽的魅力所在。” 少年的目光望向遙遠的方向,似在凝視著一個人。 “正如此刻我心跳的頻率遵循斐波那契數列,但震源永遠在情感的地核。” 情感的余韻猶如看不見的地震,世界天旋地轉,萬物震蕩。 少年彎腰九十度鞠躬。 反應過來的觀眾席瞬間爆發激烈的掌聲,山呼海嘯,幾乎要將舞臺上的少年淹沒。 林曉謙難掩震驚,但很快又欣慰的笑開來。 天生的細膩情感,與廣博的知識儲備,展現了容羨寧超越技術層面的深刻思考能力,結局又將音樂的本質提升到理解宇宙,表達人性的高度,體現出這個少年宏大的藝術視野和對音樂的終極敬畏。 他真的是一個天才。 就算不去做音樂,以后無論做哪一行,這樣的思想深度,注定永遠是望塵莫及的天才。 尤其結尾那一句,很有余韻,像一種無聲的表白。 天才又浪漫。 喜歡驚!娛樂圈花瓶重生去做學神了請大家收藏:(xiakezw)驚!娛樂圈花瓶重生去做學神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