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遺書,的的確確是許龍的筆跡。 警方拿來了許龍大量的書本和筆記本,通過筆跡書寫習慣和個別字體的對比。 遺書,是許龍親筆寫的。 這就很迷了。 寫好遺書,證明許龍是有赴死之心的,而纜車墜落如果是張瑤和羅小玉設計的。 那豈不是矛盾了。 知道許龍要赴死,那還殺個毛。 或者說,張瑤和羅小玉根本不知道許龍有自殺的心理準備,兩人依然設計了許龍意外墜落纜車。 這樣理解就不矛盾了。 劉宇大腦急速分析。 他感覺自己有些亂了。 什么情況下,一個人會寫遺書呢。 自然是在計算一切無解后,唯獨只有死亡才是這道題的唯一答案。 什么樣的情況,才會讓一個年輕人,一個還未步入社會的學生感受到深深的絕望呢? 不得而知。 在劉宇分析時,李三思和梁鑫也展開了線索核查。 兩人來到****大學,找到心理學教授秦木陽,有名的心理學專家,五十四歲,出過不少心理學書籍。 面對警方的詢問,秦木陽教授點點頭:“沒錯,是那天晚上,張瑤是我的學生,剛好有一篇論文正在關鍵階段,那天晚上很晚了,我還把她喊回教學樓討論。” “當然,這篇論文不止她一個人,那晚在場的學生還有三個。” “我把他們叫過來吧!” 秦木陽得知警方的意圖后,非常配合,但眼里難免有些惋惜。 搖搖頭說道:“不瞞你說,這孩子我從小看到大。” 李三思和梁鑫一聽,不由得一陣錯愕。 從小看到大? 忍不住的想到了椰汁廣告,大嫂那句經典臺詞。 想什么吶! 跑錯道兒了。 “你的意思是?”李三思不解問道。 秦木陽拿起保溫杯,喝了一口枸杞水:“阿瑤母親是我同學,以前也是學心理學的,后來一次意外,她父母都········” “從那之后,我們幾個要好的同學輪流照料,這孩子也聰明,很快就考上我們大學,報考了我的專業······” 李三思繼續問道:“多久以前的事情了?” “大概在她十六歲左右,四年前吧。” “具體哪個日子,我記不清了。” “阿瑤也是個可憐人吶,你要是說她殺人了,我還真不信。” “······” 不多片刻,論文組的三個學生來到了秦木陽辦公室。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