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半晌后,蘇文從武神辦公室走出。 他剛才收到軍方電話,說國防科大武道系學生昨天已經全部報到完成。 應到四百二十七人,實到四百二十七人,無一缺席。 他想了想,這位未來的武道大師和頂尖天命者群體,還是得自己親手培養。 論對武道的培養和對未來信息的把控,當今的世上有誰比他更了解? 雖然他沒有太強的武道開發天賦,也沒有太強的鉆研精神。 但幾個子時空的武道成果被他吸收進腦子里,那海量的武道知識體系讓他已然擁有了強大的武道思辨能力和教育水準。 就算這些武道驕陽再妖孽,未來幾年內,他們的理論建樹還是超不過他的。 當然,他只負責武道,天命者方面,星神好像要交給風神來管的意思。 這種人前顯圣的機會,自己還是別和小風爭了。 至于財亂時空界面不斷跳出的消息? 他也一直在關注,在自己的詢問下,未來財靈也說了武考的初衷。 武考,本就是提高普通人武道素養,提升其思辨能力和視野境界的一種應試考核。 而對于武道天才的篩選,華夏也有一套成熟的體系。 那種級別的天才,根本不需要參加武考。 篩選的方法也很簡單,每隔幾年要進行的全面體檢,在檢查國民身體素質的同時,采集的血液樣本也會統一送往帝都。 在帝都當中,在星神的允許下,由星斗大陣調配萬分之一的力量進行配合。 總共五位星道天命者,負責占卜、追尋、檢測和鑒定真正的武道天才。 所以真正的武道天才一經誕生,便會迅速被國家注意到。 接著,在一個恰當的時機,這些天才就會被接到武神大學少年班進行統一培訓。 這種培訓并非傳統意義上的規訓,而是經由幾位武道大師出面,親自為每一位武道天才定制出適合他們的成長方案。 每個人,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和潛力。 當然,并不排除有些厚積薄發,甚至在社會或戰場上摸爬滾打一段時間后突然崛起的武道驕陽。 可這種事不可控性太大,他們能做的,也只能是令一件事或者一個制度相對公平或相對完美。 說到底,僵硬的武考模式,也是無可奈何下的一種妥協選擇。 不過在多年的武道運行中,他們也摸索出了一種嶄新的、擁有活性的新型武考模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