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次倫敦之行,韓易的確有點大采購的意思,花錢花得那叫一個虎虎生風,完全符合近幾年西方社會對中國高凈值人群消費能力的預期。 除了在佳士得購入的克里姆特傳世名畫《阿黛爾·布洛赫-鮑爾肖像二號》之外,他更是在新邦德街35號的蘇富比總部,像逛哈羅德百貨的香水專柜一樣,給四個女孩一人挑了一組禮物。 而且,韓易也不是那種挑挑揀揀,極為磨人的挑剔客戶。他總共就瀏覽了兩個部門的展品——古代雕塑及藝術品部門的,還有圖書與手稿部門的。而且每個部門各選了兩組藏品,當真稱得上是雨露均沾。 趙宥真收到的貝多芬手稿,跟此刻擺在麥迪遜-比爾面前的佛萊迪-摩克瑞手稿,都是圖書與手稿部門的寄售賣品。一個是古典音樂巨匠,一個是現代搖滾音樂大師,看上去風馬牛不相及,但在蘇富比的私人展示室里,確實被陳列在了一起。 “多少錢?”麥迪遜抿起嘴唇,追問道。 “干嘛?”韓易瞪瞪眼,“誰收禮物還問價格?” “收、收貴了……我不安心。”麥迪遜縮縮脖子,小聲嘟囔。 “有什么不安心的?”韓易啞然失笑,“你最近給我賺了多少,你自己不知道啊?” “能賺多少?我自己的預付款還沒還完呢。” “還沒還完嗎?”韓易有些震驚,“我記得宥真他們……不是把明年二月都給你排滿了嗎?除了格萊美那一周之外。” “算上那些,肯定就還完了呀。”麥迪遜聳聳肩,“我的意思是現在已經到賬的收入。” “沒到賬的錢……也是錢。”韓易笑著豎起食指,糾正道,“放心吧,這兩份禮物沒你想的那么貴。” “那跟我每場的演出費比呢?”麥迪遜轉轉眼珠,換了一種詢問方式,“多了,還是少了?” “哪個月的演出費?”韓易反問。 “嗯……”麥迪遜思考了一下,“明年二月的吧。” 10月份她接到的演出,合約價格還沒突破六位數,但2月份的幾場音樂節,卻已經最高叫到了十五萬美元。 這是連同巡演經理和伴奏樂手在內,一共六人出行的落地價格。 包機票,不包當地的食宿交通。 音樂行業就是這樣,紅不起來,再過十年商演價格也在原地踏步。一旦躥紅,前一天的報價,再過二十四小時就能翻番。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