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朝廷的支出會很大!” 薛慶是戶部尚書,在這方面自然有發(fā)言權。 他事先知道陛下要有重修運河的打算,還受命做過預算。 但并不知道要用雇傭的方式。 這可是開挖運河,幾百人都不夠用,就某一處施工,就要用到上千人,可能還不止。 “朕說了,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 關寧再次重申。 跟他們說明白很重要,因為他們是執(zhí)行者,若不明白,在執(zhí)行過程中就會存在差錯。 “首先整治的是第三段,這里需要開挖一條新河道,同時還要修建一個水庫,用來蓄水。” 關寧指著地圖上的一段開口道:“這里上游較高,下游是平原,整片都是良田,曾有過因洪澇而整體淹沒下游的事情發(fā)生,所以要集中整治。” 眾人看了過去。 工部尚書貫丘開口道:“八年前遇有大水,河道決堤,溢出河面,發(fā)生過您說的事情。” “當時臣還親自去過,簡直慘不忍睹。” “臣也知道。” 趙南星也附和道:“您說的沒錯,這片區(qū)域確實較低,而今經(jīng)過整治,已是大片良田,春耕剛結束,就要迎來雨季,風險確實很大。” 幾人都說著。 “所以先從這里開始整治,預計先期需要五千勞力。” “五千夠嗎?” 公良禹開口道:“整治這里,先要開挖出一條河道引水,還要修建水庫,這工程量可是不小。” “而且,在雨季到來之前,一定完成不了,既然決定修整,所幸直接修好!” 貫丘附議道:“主要是當年那場洪災嚴重,讓我記憶猶新,其實每年都有田地被淹,只不過規(guī)模大小而已,這造成的災患可是整治花銷都不一定能彌補的。” 聽到這般說辭。 眾人都翻過來這個理。 今年耕地面積又增加了,因采用農莊法,百姓們積極性很高。 保證今年豐收是重中之重。 他們這才明白陛下的意圖。 所整治的聊城一帶,因處于下游,能受到灌溉,土地肥沃,長勢喜人,產量很足。 因而也是重點開發(fā)區(qū)域。 主要是有水淹的隱患。 一旦發(fā)了大水,水就會超過河道向兩側溢出,后果不堪設想。 他們都想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開挖河道是次要,關鍵是保田! “不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