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從段清那得知,沒過幾日,趙暮雪便離開了江州去京城,繼續她的才藝巡演。 歲末假期結束,知府開始回歸正常,百姓們同樣如此,凌心安一個個新政再次不斷頒發,尤其是關于五州建設的政策更是吸引了全天下的商賈注意力。 政策中要求各府因地制宜的發展本土產業,拓展商業模式,一改之前的重農政策。 看到過兩年飛速發展的江州城,凌心安治下的五州,不用說就是下一個風口,要說世界上最聰明的人莫過于商人,很快,江州城的商會們紛紛拜會凌心安,想從中分一杯羹,但得知的是,江州城商會想要從事何種產業,直接去和各府府衙接洽,這一說辭,當即讓江州商會如見血的蒼蠅,飛一般的涌上了各府衙。 而各府衙早在凌心安的囑咐之下,如何最大限度的套取新進商會又能保護好本地商會的同時,吸引他們的投資。 投資的概念徹底引入了五大府衙腦海中,為了便于控制,凌心安將五州的商會代表牢牢控制,同時既傳授一些商業知識的同時又讓他們無法全部控股,比如城市規劃和建設,所有的一切必須通過按照凌心安給各個府衙的規劃去做,剛開始五州府衙很是抵抗,但是看了之后不得不佩服,那些設計和規劃圖,他們根本就想象不出來,更重要的是,這些重要的民生工程,牢牢控制在府衙手中,等于就是被朝廷控制。 他們不相信凌心安敢做那種大逆不道之事,要知道,京城凌府可不是一般的存在。 來凌府拜會的商賈絡繹不絕,紛紛朝凌心安打探行業或者合作,凌心安來者不懼,五州的模式他不再像江州城那般,放權給各大商會去做,他只負責收賦稅,五州的所有基建都必須有凌府的存在,而各府衙只起到收賦稅和監督之作用。 這樣既讓五州府衙有足夠的賦稅和行政權又能讓那些官員避免風險。 這也是五州府衙最為接受的方式,對于他們,錢再多沒有命花,能有什么用? 但青州府衙杜瑋是明確表達了異議,說是府衙必須參與基建,不然絕不配合。 而凌心安則是一句,青州府衙聽命于知府,若不服從者,直接要求朝廷換人。 兩個從京城來的官二代首次交鋒,杜瑋看著凌心安,心中咬牙切齒,但又無能為力,關鍵是凌心安對于其他的并不過問,除了商業版圖,全在凌心安的把控之下。 再就是第二條重大政策,從即日起,江州口岸正式運營,所有進入江州口岸和江州城的貨物一律不收賦稅,只有離開江州口岸的貨物才 (本章未完,請翻頁) 收,賦稅降為一成,此政策一處,立即獲得了滿城歡呼,這意味著那些從外地進貨到江州城販賣的,再不需要繳納任何進城費用,而只需要繳納出城費用,等于免去了一半。 天下商賈云集而來,他們都知道,江州城匯聚了天下最多最大的商會,這里的商機無限。 江州城本地商會反而不太在意,他們大多數的商品是從本地送到全國各地的,而外來商會不一樣,他們是進來的,所以這么個政策,再次讓更多的外來商會云集此處。 接著就是第三條政策,農民百姓的賦稅減免,這點才是百姓最為喜聞樂見之事,果不其然,凌心安沒有忘記他們,賦稅減半,同時補貼,同時大力鼓勵百姓開坑荒地,政策如同江州城一般。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