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楊懷仁聽了游師雄的要求,苦著臉說了一句,“這怎么可能?” 楊懷仁覺得游師雄的想法,真的已經很超前了,只不過,他是個將軍而不是個廚子,領兵打仗他也許在行,但是說到對食物制作的了解,那就真是門外漢了。 一種食物的味道,最大的因素就是食材原本的味道,其次才看你添加了什么樣的配料或者調料。 你不可能用雞肉做出牛肉的味道來,或者用白菜做出韭菜的味道來,想用面粉和米粉加上鹽做出牛肉面的味道來,那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后世的科技發展,是可以通過添加合成味素來改變一種食材的味道的,但是在千年之前的大宋,這種事別說是楊懷仁,就是天上的灶王爺下凡,也是做不到的。 游師雄有些失落,這些天為了這件事,他是傷透了腦筋,經過不斷的嘗試,他已經領會到壓縮面粉和米粉這種淀粉類食材,以達到減少軍糧的重量和體積,從而讓軍士們能夠更多的攜帶一些食物的方法。 但是他想的太簡單了,只是通過物理方法壓縮了糧食,但是并不能改變糧食原來的味道。 楊懷仁耐心地給游師雄解釋了這些道理,游師雄也覺得自己有些異想天開了。 “那你小子總有些辦法,加點什么調味料,能讓軍糧變得好吃一些吧?” 種師道走近前來,恭敬的抱拳對楊懷仁說道:“楊大官人,你沒去過邊塞之地,不知道那里的情況。 從本朝開國到現在百余年,我大宋與西夏大型的戰爭就發生過四次,而平時小規模的摩擦更是接連不斷,從未停歇過。 大宋邊軍敗多勝少,是什么原因?并不是我大宋的將士們沒用,也不是將士們不如西夏的士兵強悍,更不是將領們懦弱怯戰。 而是一些細小的環節上,我們不如對方,累積起來,就顯現除了大宋邊軍和西夏軍的戰斗力的差距。 比如說軍糧,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像契丹和西夏的軍隊,多是騎兵,行動力強,來去自如,同樣帶半個月軍糧,就夠一次突然襲擊所需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