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祝通及晉地官吏聽的一臉懵逼。 藍玉不是主抓軍事的嗎?怎么說的這三條,都是政務上面的事情呢? 藍玉一一說道:“軍戶制弊端太多,征發的士卒良莠不齊,作戰能力不同,會影響戰事的進程。所以本帥認為,要改軍戶制為募兵制。” 一眾官吏頓時大驚。 在大明剛建國時,為了社會的穩定,朝廷便設立了各種各樣的戶籍,例如民籍隸屬于戶部,匠籍則隸屬于工部。 其中最讓朱元璋自豪的,就是設立了軍戶,士卒有自己的耕地,住在固定的衛所,百姓一經為軍,其一家便世代為軍,如果家中的壯丁老病或死亡,便由次丁或余丁替補。 這種軍戶制度前期還好,后期隨著土地兼并,軍戶失去了生活來源,又被繁重的徭役壓得抬不起頭,于是便開始紛紛逃籍。 所以藍玉為了提高軍隊質量,率先對軍籍下手。 可是祝通等官吏大驚失色,紛紛說道:“藍帥,這是朝廷所規定的,我們貿然更改,恐怕會惹得朝廷震怒,到時候,咱們承受不起后果啊!” “是啊,藍帥,還請三思啊!” 眾人也沒想到,藍玉剛到晉地,就敢玩這么大的。 不愧是造過反的男人。 就是有種! 瞧著滿堂反對,藍玉不屑一顧,淡淡道:“此乃肅王之命也。” “嘎……” 眾人頓時戛然而止,面面相覷,這竟然是肅王的命令? 那是不是就相當于朝廷的命令呢? 他們如果執行起來,應該也不算違法吧? 早在藍玉來晉地之前,朱拓就同他商議過具體方針。 北地九邊的情況糟糕,不單單是蒙古入侵的緣故,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因為九邊的百姓過于貧窮,人口過于稀少,甚至還會發生逃荒現象。 要想改變這種現狀,那就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朱拓在晉地折騰了大半年,僅僅是保證了晉地的穩定,接下來的幾年,要從軍事、經濟、民生各個方面改善晉地的生存環境。 所以,在藍玉來之前,朱拓就交待了他很多事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