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卓敬詢問道:“陛下,楊榮雖然是今科狀元,可畢竟年少,讓他去晉地主持修路事宜,是不是有些不妥啊?” 朱元璋頭也沒抬,繼續批閱奏章,說道:“有什么不妥的?他是朱拓那小子的班底,現在磨練磨練也好,免得到時候手忙腳亂。再者說,讓他去晉地,不也是朱拓的意思嗎?” “是肅王的意思嗎?” “廢話,那小子心里想的什么事,朕心里一清二楚。”朱元璋放下筆,說道:“這些年,朕也為大明攢了一些家底,足夠他折騰好幾年了。” “陛下真是用心良苦啊。” “嗯,退下吧。” 當楊榮得知自己要前往晉地的時候,他喜不自勝,畢竟有地方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華了,他也有信心,能通過自己的勵精圖治,帶領晉地百姓走向好日子。 “師父,那我呢?”石景同眼巴巴的問道。 “你啊,你就去翰林院唄。” “啊?” “啊什么啊,翰林院啊,那里面住的都是清貴,讓你進去還能委屈了你嗎?” 石景同委屈的說道:“委屈倒是不委屈,主要是弟子也想像楊兄一樣,能去地方任職,這樣能磨煉自己的能力,將來也能成長起來……” 朱拓連忙勸道:“你啊,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要知道,本王最看重的就是你了。你不懂,楊榮一去好幾年,天天窩在山溝子里修路,能磨煉什么能力呢?可你不一樣,你肩負著咱們科學門的使命啊。” “什么使命?”石景同好奇的問道。 “負責將咱們科學門發揚光大啊,你想想,你進了翰林院,也就是打進了敵人內部,正是弘揚咱們科學的好時機啊,你得把握住。” 石景同面露糾結,遲疑道:“弟子明白這事理,可是那些儒生不一定聽弟子的啊,弟子要是說得多了,恐怕會挨揍。” “咱們科學的精神是什么?是有大無畏的獻身精神啊,你失去的僅僅是生命,可得到的呢?是弘揚科學的機會啊,你還是不是本王的弟子了?做什么事怎么如此怯懦?”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