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其實他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那就是皇太孫朱允炆。 朱允炆從小跟隨大儒方孝孺讀書,知曉經義,可是最大的麻煩就是威望不足,鎮壓不住軍中的驕兵悍將。 這又該怎么辦呢? 在做出選擇之前,朱元璋安排好了朝堂之事,打算親眼看看自己打下來的大好河山。 “嶺南?”朱元璋輕輕低喃,問道:“如果我記得不錯,當初嶺南分給了朱拓那小子吧?” “對。”李文忠道:“十八皇子自從封到嶺南后,每月都會往京城寫一封信,這說明啊,他心里一直掛念著陛下。” 聞言,朱元璋嘆口氣道:“這些年來,也是苦了他了,誰都知道嶺南是不毛之地,山險水惡,也不知道他這幾年是怎么堅持下來的。” 說到底,朱拓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并不高,他更看重的是朱標、朱棣這種有能力的兒子。 后來,十三歲的朱拓突然提出想要嶺南作為自己的封地。朱元璋當時震驚了一下,想著嶺南也需要藩王鎮守,也就由他去了。 再加上天高水遠,這三年來,一直都是放任不管。 心想,當年沒怎么注意朱拓,又過了三年,已經記不清朱拓長什么樣子了。 不過時常見到朱拓寫的信,也清楚嶺南百姓過得苦,時常還遭到南方土司的劫掠。 但是朱元璋也無可奈何,這時候大明帝國最大的敵人是北方的元廷。 騰不出手去打南方的土司。 正在朱元璋思索時,李文忠一聲驚呼,引來朱元璋不滿道:“瞎叫喚什么,你身為一個跟在朕身邊幾十年的帶刀侍中,遇到什么事鎮定點,朕不是在這嗎?” 李文忠趕忙道:“臣看到窗外……” 這時,朱元璋也注意到了窗外,猛地發出一聲驚呼。 只見前方是一條望不見盡頭的黑灰色平坦大道,寬度足足有八輛馬車大小。 路的右邊矗立著一塊一丈高的石碑,上面寫著幾個大字:嶺南歡迎你。 再回過頭看向剛才走過的路,泥濘不堪,狹窄無比。 “這是什么路?為什么如此寬敞?”朱元璋的聲音顫抖,眼中盡是難以置信。 哪怕是他新修的帝都南京,官道也沒有如此寬敞平坦。 “修這條路要花銷多少?難道嶺南的所有財力都用來修路了嗎?”朱元璋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眼中盡是不解。 因為一路從南京走來,越到南方越是荒蕪。 這一路走來什么情況他也清楚,深知南方百姓的不容易。 尤其是像嶺南這種,甚至還未開化。 “走,去嶺南一趟!”朱元璋沉聲道。 一路向南,道路是那么的寬闊平坦,而兩邊都是耕地,甚至能看到耕作的百姓,綠油油的一望無邊,好一派田園風光。 而隨著距離嶺南越來越近,人流量和車流量不降反增,到了城門前,只見道路之上行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道路兩旁的小販喊聲不斷,物品奇多。 那遠處的城門巍峨壯觀,規模絲毫不亞于南京城。 朱元璋傻了眼。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