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歷史上,朱棣出兵安南的決定,其實與鄭和下西洋戰略意圖的實現有著密切的聯系。 當時有儒生認為,興師動眾的征討安南,如果僅僅是為了給安南一個教訓,那是草率的和不負責任的。 其實不然,朱棣“征討安南”的決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有著更深層次的戰略考量,那就是為了實現明朝在東南亞半島的軍事存在。 與鄭和的船隊遙相呼應,充當明朝經略西洋的跳板,更容易控制中南半島,近可制占城、暹羅、真臘諸國,遠可控滿刺加及半島附近的蘇門答臘、舊港、爪哇、印尼等國。 但是朱棣的戰略決策,最終被朱瞻基給破壞掉了,當朱瞻基放棄安南的時候,其實也放棄了下西洋。 這可以說是那些士紳階級和儒生的勝利。 因為士紳階級代表著農耕文明,他們對開拓創新有種天然的抵觸,生怕會被侵害自己的利益。 徐達雖然年紀偏大,但是作為大明國的第一功臣,眼光和見識非比尋常,所以朱拓在他面前可以暢所欲言。 朱拓高聲道:“財富的積累,無非就是開源和節流兩種辦法,一味的節流,最終只會導致政息人亡。所以,要想獲得巨大的財富,要想提高大明百姓的生活水平,就必須開源。” “如何開源?” “航海,貿易!” 徐達咽了一口唾沫,問道:“航海加貿易,有沒有搞頭?” “非常有搞頭!”朱拓擲地有聲的說道:“咱們大明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征服蒙古,遠赴西域,平定政局,提高百姓生活,甚至還要修書……” 徐達聽得目瞪口呆,緩緩說道:“肅王殿下,您知道上一個這么折騰的皇帝是誰嗎?” “不知道?!? “隋煬帝?!? 徐達嘆口氣,說道:“隋煬帝就是一口氣要干的事情太多了,遠征吐谷渾,開鑿大運河,完善科舉制,甚至還要三征朝鮮,最終導致國家財政崩潰,民不聊生,隋朝二世而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