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張大人,您莫非是在危言聳聽吧?不過是京城的一些流言蜚語,何必放在心上呢?” “是啊,皇太孫性情溫和有教養,又是嫡長子,按照宗法規矩,無論如何也要立皇太孫為儲君的。” “對,皇長孫是咱們心目中的仁君,陛下不會更換儲君的。” 年輕的朱允炆書生氣十足而又溫文爾雅,從小就系統的接受了儒家教育,他衷心向往的是實行理想的仁政,是這些文武大臣眼中最好的仁君典范。 他不像雄才大略的朱元璋那樣,大肆屠戮功臣。相反,他見到那些有才能的賢士,會主動躬身行禮,每個有才能的人在他這里,都會受到重用。 他雖然沒有治政經驗,缺乏治政魄力和手腕,但是這些大臣們相信,只要假以時日,朱允炆一定會成為仁君的。 所以,他們是堅定不移的支持朱允炆。 而他們齊聚在黃府,就是想詢問黃子澄的意見,黃子澄可是朱允炆的老師,在這件事情上,好歹能拿出一些主意吧? 黃子澄臉色很冷峻,說道:“你們不要臆測,或許陛下沒有易儲的想法。也別動不動就上書,若是惹惱了陛下,咱們吃不了兜著走。” “萬一陛下有易儲的想法呢?”張昺瞪著眼,大聲問道:“那咱們這些人怎么辦?皇長孫又該怎么辦?難不成就這樣眼睜睜的看著肅王走上皇位?” “絕不可能!肅王性格乖張,眼下又惹了大事,整個京城都傳的沸沸揚揚,要是他登上了皇位,那恐怕要讓全天下看笑話了!” “對,肅王何德何能?論品性,論能力,論地位,怎么和皇太孫相提并論呢?” 眾人議論紛紛,思考著這件事的解決辦法,有人提議道:“要不讓皇長孫去找陛下?” 聽了這話,黃子澄一口否決道:“絕對不行,皇長孫不能出面,要不然陛下會認為,皇長孫心中怨恨肅王,故意給肅王難堪。對于陛下來說,手背手心都是肉,決不允許看到后代不和睦。” 按照張昺的想法,那就是趁肅王病,要肅王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