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鳴看整個洛陽在這一冬里火鍋、地鍋層出不窮,果斷停止了打尖兒處的再次擴張,他弄打尖兒處本就不是真的要做生意,而是為了豐富明朝饒食譜,再有就是用另一種比較溫和的法子推行新的分配制度。 之前的大明朝風雨飄搖,所以為了挽狂瀾于既倒,他用的都是激進的法子,這在戰亂年代還沒什么,但是到了下大治之時一些弊端就顯現了出來,例如全下就一種稅,雖繳的稅率一樣,這對買賣來問題不大,但是對于豪商巨賈那就是開了大大的發財之門。 如何限制少數人過度富裕,讓貧富差距不那么大?目前來看只能改革分配制度,不然以后弄得市面上的銅錢都進了商賈手中,那市場危機就會來臨,這種人禍比災還可怕。 分配制度他知道許多,但是公私結合他認為是最合理的,因為整個大明朝還不具備一起致富的條件。 有了好的制度,怎么推行這是個大問題,當年都懷疑王莽是穿越者,為什么?咱們且不他對朝堂怎么樣,還有淫亂后宮的事,就其制定的新政其實還是不錯的,大利百姓,可惜的是新政阻擋了士大夫發財,最后讓士大夫群起而攻之,落個死無葬身之地的下場。 如今的大明朝,也存在這個問題,士大夫階級特權思想根深蒂固,一時也不可能扭轉,用皇權硬推,到最后不得會走王莽的下場,所以他準備換一種比較溫和的法子,如今憑他對大明朝的掌控,實行新政的時間比較充裕。 輿論他牢牢掌握在手里,又憑借大明學院,在士林這一塊也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對經濟控制這一塊,有實業工廠,都是掌握最尖端科技和關系國計民生的,還有最大的金融機構,分號遍布全國的錢莊。可以是軟硬兩手都抓、也都硬,尤其是錢莊經過多年的改進,已經有了后世央行的職責,也就是有了監管下其他錢莊的權利,朝廷集權更勝以往。 這是高一鳴最大的底氣,方便集中力量辦大事,也方便推行新政。 不過治沉疴必須要春風化雨,太猛的方子容易適得其反,所以高一鳴一邊高位推進,不斷對朝廷機構和各行各業進行改革,一面還不斷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以此來制造大量工作崗位,讓富余勞動力有活干,讓老百姓有錢賺。 不然錢都集中少數人或朝廷手中都是災禍,必須得讓它流通起來,只有流通的錢才有價值,錢流通的過程還要對分配制度進行改革,分配方式改革怎么最穩妥,當然是讓工人去有意識的為自己去爭取更多的勞動報酬,讓做老板覺得也必須給工人增加薪酬,如此用利益驅動創新、推動新的分配制度出現,時機成熟之后再以法令的形式將新的分配方式固定下來,發行全國。 所以在打尖兒處成立之初高一鳴就選擇了火鍋這種能夠立即火遍全國的生意,然后拋出了與職工干股分紅制度,這就是要為大明立下榜樣,暗中發揮引導作用。 該制度一出,立即被人們廣泛關注,且經過實驗不少商人老板都發現了這個制度的優越性,當然也有缺點。 優越性就在于此法能極大提升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忠誠度,缺點么那就是老板要拿出來比以前多的錢來養店里人,不過與百年大計比這還是可以接受的。 在利益的牽扯下,不少人經過權衡,慢慢的都開始實行干股分紅制。 這種制度在實業里面還可以弄,但是當前用到金融里面就不太合適,所以金融領域,朝廷這只大魚只能考慮如何把掙到的錢高效花掉。高一鳴的選擇是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在此基礎上鼓勵大家去借貸創業。 其實,分紅制最初第二個實行分紅制的就是打尖兒處的老對頭鴻運火鍋店,就是第一家分店開業時候,有一就有二,不少大的商號伙計聽這種分紅制之后,也很眼饞,分分跳槽,一時間分配制度直接引發了不同行業的人才搶奪。 你給開一成分紅,那我給一成一,就這樣各行各業逐漸刮起了這種風潮,高一鳴看火點的差不多了,就果斷住手,他知道不能參與太深,不然容易暴露,那就好心辦壞事了,當前他只需要靜等量變引起質變就行,至于打尖兒處現在存在的意義,那就是作為標桿立在那里,并且生意還得一直維持火爆下去,不然他的努力很容易流產。 “東家,如今我們火鍋店聲名打出去了,您為何不想著乘這陣風把我們的店迅速做大,把打尖兒處的分店開遍全國呢?” 高一鳴自然不會告訴他他想推行新政的事,只是笑了笑道:“怎么老吳叔,銀子還沒數夠么。” “這東西哪有個夠。” “呵呵,您的也對,不過我們做生意必須要從長遠打算,不能只顧眼前,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如此才能長久,其他地方我們當然要做,但是市場如何還是得好好了解一番才能做決定不是,所以我們要慢慢來。” 高一鳴話半真半假,他是準備先觀察一段時間,如果其他地方也學打尖兒處做生意,調整分配制度,那打尖兒處的擴張就緩一點,如果不按他的意思走,他就是打算把打尖兒處開遍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