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終于想到打造目標的紀年長舒一口氣,抬手一攬,將三張素材盡數握于手中。 隨即盤膝坐定,迅速進入意識飄空狀態。 眨眼間,就見到了識海。 第一件事,便是提筆揮毫,在虛空中寫下【神仙索】三字。 這是華夏古代最神秘的【戲法】,極具爭議且無解。 最早記載于唐代的《源化記》和北宋《太平廣記》,又名【嘉興繩技】。 表演過程中,戲法師需手握長繩,將其一頭拋向空中。 剛開始只豎起幾米長,而后越拋越高,直至沒入云層,就像半空中有人拉住一般。 這時,戲法師再順著繩索向上攀援,直到距離地面一定高度,長繩便在空中自由蕩出,緩緩垂落。 觀眾這時去看,便會發現戲法師早沒了蹤影。 若是從這個角度看,這門戲法還真算得上是“逃脫魔術”的鼻祖。 只是不同于傾向“騙技”的魔術,這門極具神秘色彩的古戲法實為一種法術。 《聊齋志異》中便有一篇名為《偷桃》的文章詳細描述了這種“術”。 故事里,一彩門高人行至某地,擺好吃飯的家伙什后,便將繩索通往天上,讓自家孩子爬上去摘仙桃,以此獲取賞錢。 可過了很久,從云層落下來的,卻不是什么仙桃,而是孩子的四肢、軀干以及頭顱。 彩門高人見此情形,便哭哭啼啼地向四方稽首,哀聲道:“老漢就這一個兒子,今兒為了給各位看官摘仙桃,慘死于天兵之手,諸位怎么也得給些埋葬錢吧?” 話音一落,驚慌失措的堂上看官果斷掏錢。 那藝人仔細收好這些金銀后,便將孩子散落的身體部分裝進一個木盒中。 而后大笑一聲,呼叫道:“我兒,還不出來領賞?” 眨眼間,那箱蓋就被小孩頂開,卻是完好無損,甚至微笑著拱手,拜謝眾看官。 由此看來,這【神仙索】除了“攀索上天、保命遁術”這一特性外,還具備“肢解”的能力。 這在一些影視作品中也有體現。 紀年迅速整理好這些信息,將其轉化為文字形式,落筆于虛空之中。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