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枝強而干弱,不外乎強干弱枝。”趙泗開口。 “那又該如何強干弱枝?”始皇帝放下竹簡看向趙泗笑著問道。 趙泗能夠看出來問題,很不錯,這是洞察能力的體現。 如果按照趙泗的比喻,大秦目前的種種措施,都是為了解決枝繁而干弱,中央影響力不足,不足以掌控深入地方。 “車同軌書同文這些暫且不提,眼下大秦已經在修剪枝葉。”趙泗開口。 “臣別有他法……”趙泗認真開口。 他很早之前就想過這個問題,也想過解決辦法。 然后,在那個常常被拿出來和始皇帝相提并論的男人身上找到了答案。 “遷六國舊貴入關!” 值得一提的是,實際上漢武帝和始皇帝面對的情況有異曲同工之妙。 漢武帝曾經頒布過著名的《遷茂陵令》。 凡是財富在300萬錢以上的巨富豪門,一律遷徙到京城附近的茂陵。 推恩令,遷茂陵令,酬金奪爵,告緍,本質上都是為了中央集權統治。 漢承秦制,秦開大一統先河,但諸夏的大一統漢朝同樣功不可沒。 秦朝奠定基礎,漢朝根據秦朝的基礎繼續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統治,才是諸夏得以大一統的根本原因,秦漢,應該一并而看待。 二者不管是制度還是種種政令的基本行為邏輯,其實都沒有本質上的不同。 同理,始皇帝推行的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統一貨幣度量衡,收天下之兵,以及頒布的新黔首挾兵令,清理六國王室直系血裔,本質上也是為了防止復辟,地方勢力做大。 只是秦國的打擊對象針對的是六國王室。 畢竟秦始皇覆滅天下的主要對手就是六國王室,而考慮到秦國的背景,秦國大量的能臣多來自于他國,商鞅也好,呂不韋也罷,蒙家,乃至于李信等等…… 更不用說這個時代文化人實在不夠,秦國需要依靠貴族治理地方,打破六國王室舊有的統治模型。 而漢朝,六國王室已經被秦國徹底打碎。 故而,漢朝面對的問題就是地方貴族王侯公爵勢力的做大。 說白了,大秦還是沒有經驗,對于六國貴族的打擊并不夠。 項家能夠老老實實的活著,影響地方勢力就是側面明證。 現在大秦的問題也早就不是打擊六國王室那些失敗者,或者防止民生怨恨聚集為盜。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