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得……看來五只小馬的宿命是逃不掉了……”趙泗訕笑一下在始皇帝的案幾之前攤開竹簡,爾后調轉了一下竹簡的正反,方便始皇帝閱讀。 “陛下且看!” “首先,是挑選遷移的目標,一千石只是臣之前隨口而言,但真正遷移,不能單純的以一千石為標準來衡量。 臣將衡量標準分為三個,一曰勢,二曰名,三曰財。 家世顯赫,勢力龐大,人前顯貴者,遷之。 于一地廣有名望,婦孺老幼提及皆知者,門客多而學問深者,遷之。 于一地奴隸眾多,耕地連阡,壟斷一地貨物買賣者,遷之! 這三種人,要么影響地方政務實施,要么吏員官員皆其門客出身,要么壟斷一地財政土地。 根據,勢,名,財,找好需要遷移的目標以后,陛下可以于先王陵寢之處擇地安置,以賜恩守陵為由,遷移各地貴族。 待各地貴族被遷至關中以后,陛下可以頒布算緡,這個時候,各地貴族因為遷移,他們的土地和產業,大多都已經變為現錢,他們遷移的路上,大秦對他們的財產已經可以有大概的估計。而他們到了關中以后,為了營生,又勢必要想辦法購買耕地經營產業,這個時候,陛下剛好可以征收他們的財產稅和經營稅。 而告緡,則是為了防止他們偷稅漏稅。 因為算緡和告緡,這群貴族已經感受到了危機,為了求活,為了安穩,為了尋求靠山,肯定會想辦法和關中貴族聯姻,這個時候推出恩婚之令,要求女子出嫁之時,要根據身份爵位,來配置不同規格的嫁妝,如果嫁妝不夠豐厚,規格不夠隆重,就是冒犯貴族威儀。如此一來,他們的錢財就會隨著聯姻而落入關中。 這個時候,這群貴族基本上已經傷筋動骨,有切膚之痛,心中對陛下又畏又恨,陛下這個時候可以賜恩于貴族,他們手中的產業大部分因為遷移原因大多變現為易于運輸的金銀,陛下可以以賜恩的名義,讓他們獻上黃金,陛下則以超出黃金價值的產業賞賜給他們,讓他們嘗個甜頭。 如此一來,他們勢必會因此分為兩派,一派依舊怨恨陛下,一派則心存敬畏感激,不敢再和陛下作對, 對于那些怨恨陛下的,則以他們進獻的黃金成色不好,藐視陛下威儀為理由,剝奪他們的爵位。 之后再對那群心存怨恨者行分家之令,不論嫡庶,皆可繼承家產。然而庶子不同嫡子,必然不敢同嫡系爭奪家產,亦或者暗中遭受打壓,這個時候再頒布告發令! 一旦有坑害庶子,妄圖蒙混過關者,則盡削主家,男為奴,女為娼,而庶子繼承家產爵位。 這樣一來,貴族不敢不分家,倘若不分家,或者打壓庶子,庶子就可以告發,告發以后,主家嫡系就會為奴為婢,繼承家業爵位的庶子必然受萬人唾罵,他們雖然得到了爵位和家產,也因此不容于人,再也搭不上曾經的圈子和人脈,只能獨立開來,獨忠于陛下?!? 趙泗這次! 可是貨真價實的給這個時代的大貴族們準備了一手組合拳。 始皇帝初聞之時,臉色還略顯平靜。 但是聽著趙泗一個又一個完全堪稱不要臉到了極致又基于人性和貴族行為邏輯提出的一環扣一環的政令…… 這簡直就是要把這群遷移到關中的貴族扒皮抽筋,吃干抹凈! 毒!狠!絕! 毒是因為趙泗的各種策略切中對方痛點。 狠是因為趙泗不留半點余地,可以說是不死不休。 至于絕,那就是斷子絕孫的絕,這群被遷移的貴族,怕不是各個都會咒罵趙泗斷子絕孫。 始皇帝眼角的余光看了一下正在侃侃而談的趙泗,嘴角勾起了微微的弧度。 這小子……就是得逼一下才行! 這不就逼出來了一個絕戶計?而且是一個有著冠冕堂皇借口的絕戶計。 能提出來這種絕戶計的人,又怎么會是怕死的人呢? 始皇帝認為自己看到了趙泗的本質。 只不過~~執行人是李斯啊……這種絕戶計,可有得李斯頭疼咯。 (一天把一千多公里跑完了,只為提前一天給老爺們爆更,感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