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伯,如今梁在吳中避禍,隨行駕攆巡視項地的重任就只有你能夠做了。”
項家的族老看著面前的項伯沉聲開口。
“我自然省得……”項伯點了點頭。
“這段時間族中你要記得規勸族中弟子的言行舉止,家中賓客往來拜訪也要杜絕,江東一帶,項家最望,當年家主一戰擊潰秦國二十萬大軍,雖無力回天,卻也讓秦王痛恨項家至此,不能給秦王留下什么把柄……”族老細心的叮囑項伯。
項伯點了點頭沉默了片刻。
族老見項伯一直沒有開口,皺了皺眉頭開口:“何故不語?”
項伯沉吟片刻后最終還是開口問出了心中的問題:“叔父,我有些不明白……楚國已經亡了,我們現在做的一切又有什么意義?
項家一直拒絕秦國的征辟,家中子弟只能坐吃山空,可是秦王不用項家人治理地方,也能夠找到其他人來治理,反倒是族中弟子日益窘迫,而我們現在歷練私兵也好,結交各地望族也罷,所求不過復國爾,可是就算能夠復國,秦國就真的不會再滅一次么?”
面前的族老是項燕的弟弟項通,也是項梁項伯的叔父,目前整個項家說話最有份量的人。
項家在楚國世代為將,可以算得上與國同休。
項家很大很大,遠不是嫡系幾個人能夠代表的。
項燕自刎,楚國滅亡以后,項通就接過了項家的重擔,帶領整個項家拒絕秦國的征辟,非暴力不合作,而且暗中一直在謀求復國,恢復項家的榮光。
但是那么大一個家族,算上嫡系和旁支,加起來一族人說得上話的人又何止幾百?
嫡系家大業大,旁支得過日子啊。
在最初的血勇和仇恨隨著時間逐漸消退以后,終究還是要過日子的。
旁支的認同感沒那么充足,而且日子也沒那么好過,是最先開始心思浮動的。
尼瑪秦國把諾大的楚國都滅了一次了,國內囤積了百萬虎狼之師,復國對于他們而言就是一場遙不可及的夢。
項家內部思想因此分離為消極派和激進派。
消極派普遍認為復國不太可能,家族已經為楚國戰斗至了生命的最后一刻,項家也對得起楚國,更不用說項燕的潰敗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楚國內部的掣肘。
趁著現在項家的榮耀和意義還在,及時選擇全面投靠秦國和積極臣服才是最好的出路。
而激進派則將項燕的死歸咎到秦國頭上,認為項家和秦國有破家亡國之恨,楚人的鮮血要用秦人的鮮血來償還。
項燕死后,項家就是項通做主。
后來項梁日益成長起來,加上思想和項通更加接近,因此權力被逐漸過度到了項梁手中。
項梁是項通的接班人,是激進派的代表,項伯同樣是項家嫡系,但是卻是消極派的代表。
項伯乃至于大部分項家消極派的心理都很簡單,我是貴族啊,世代公卿,血脈和家學擺在這里,投了就能身居高位,給已經亡了的楚國賣什么命?
其實隨著項通的老去,以及楚國滅亡和項燕自刎的時間越來越久,加上日子過得越來越苦,消極派的思潮已經壓不住了。
所謂的仇恨,一代人是血海深仇。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