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分明是李相提出來的妙計……” “李斯沒這個膽子招惹天下貴胄。”王翦嗤笑了一聲。 “他若有這個膽子,儒墨兩家,早已經不顯于世。” 王翦自然看得清楚趙泗這小子自然就是在敷衍自己。 王翦和李斯共事過,自然清楚李斯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李斯倘若真的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那么李斯就絕對不會是始皇帝的應聲蟲,坐著大秦左相的位置,權傾天下,卻干一些縫縫補補的活計。 自始皇帝一統以后,從始皇帝,乃至于文武百官,都陷入了一片迷茫。 天下是一統了,可是該怎么治理卻全然沒有頭緒。 無他,沒有先例…… 有人提出復古,按照商周分封諸侯的路子走,有人提出按照大秦現有的郡縣制繼續治理天下。 于是一場波及天下學派的辯論展開了。 在這場爭斗之中,李斯獲得了全面的勝利,可是李斯并沒有進行真正意義上的變法,而是在延續商君舊法的情況下重新修補漏洞。 故而導致現在的秦國既有新朝之鄉,又患有幾百年的舊國之疾。 變了,但變得不夠徹底! 新老貴族并存,李斯是懂妥協的。 甚至于在獲得全面勝利以后都沒有趕盡殺絕,天下多少法家弟子時五蠹和顯學為瑰寶? 多少法家弟子認為要將儒墨兩家除惡務盡? 李斯并沒有這么做。 一方面是因為李斯懂得逢迎上意,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李斯沒這個魄力擔負失去權勢的風險。 時至今日,李斯早已經不是那個冒死遞上諫逐客書的李斯。 王翦很清楚,李斯絕不會也絕不敢向始皇帝提出來這樣的政令。 李斯未必想不到這么做,可是他絕不敢提也絕不敢為! “老夫只是好奇,你拿什么說服了李斯。” 王翦瞇著眼睛看著趙泗,眉目之間滿是沉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