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于是,在扶蘇不知情的情況下趙櫻就放棄了刺殺,并且還發生了一段愛情故事。 離開關中以后趙櫻就默認自己的孩子已經死了。 再回到趙地的很長一段時間,趙櫻都生活在愧疚之中。 然而時間終究會沖淡一切…… 可是,二十多年以后,自己的孩子出現了。 當年的回憶再次不偏不倚的擊中自己,往日的情緒重新浮現心頭,她甚至不知該如何面對。 一者貴為公子,一者為階下囚。 一者母,一者子…… 沉默許久,趙櫻終究是開口呼喚。 宮人聞聲上前,不敢怠慢。 軟禁歸軟禁,但到底也是趙泗的母親,僅憑這一層身份,宮人皆不敢因此而欺辱。 認真的聆聽了趙櫻的訴求以后,宮人聞聲犯難,也不敢應承趙櫻的請求,甚至不敢接過冬衣,只能去請示領導中車府令黔。 黔聞聲趕來,仔細聽完宮人說完事情經過,爾后認真的對著趙櫻行了一禮后開口說道:“我只能接下將一切稟明陛下,聽從陛下的決定,請您恕罪,這樣的事情不能向您保證。” 趙櫻聞言點了點頭,還禮道謝。 黔叫宮人整理好衣服,跟在自己身邊,爾后一路疾走。 而宮內,爺孫正在閑話。 “所謂一統,無外乎所有人都認可這個觀念,其實在孩兒看來,一統的概念是有很多方面的,這不能僅僅從疆界,貨幣,語言,文字等方面來看,天下要一統,人心也要一統。 所謂的一統,就是大家都達成一個共識。 有同一個國家,使用同一種貨幣,說同一種語言,寫同一種文字,有著同一種訴求,同一種渴望。 由小及大,方方面面皆可以求同存異。 倒不必非要將木頭砍成一模一樣的方塊才叫一樣,榆木,槐樹,皆是木屬,要強調大家都需要水,需要土地,需要陽光,而不是因為槐樹不合群而將他砍伐……” 趙泗侃侃而談,始皇帝臉上帶著笑容,時不時點頭傾聽趙泗的高談闊論。 “所以孫兒認為,不管是什么東西,都要遵循一個客觀的既定的真理。諸子百家,雖然駁雜,但是從學說上來看,大多都是使人修身向善,約束自身的,在我看來,這是沒什么問題的。 學術上,要讓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認知,這個最基層的核心大抵是相同的,但是卻能夠開出不一樣的話。 政治上,要提出一個主張,讓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方向。 為政,應該引導,應該給予其方向,當主動求變,居安思危,見衰而知如何盛,見盛而觀其中衰。”趙泗笑著說道。 趙泗所說的,其實無非一些老生常談。 學術上給與一定約束,比如說制定一個諸子百家都贊同的公序良俗,不違背基本公序良俗的前提之下,各自去完善你們的學說。 政治上由領導人提出一個處政的主題和口號,接下來的一切政治活動都以不違背主題原則來進行。 主題可以隔幾年一改嘛…… 比如這幾年的主題是發展農桑水利,下幾年的主題是開疆擴土。 總之領導人要承擔起來引路劃定范圍的責任。 雖然這樣一來也免不了螺獅殼里做道場,但是總歸比罷黜百家一家獨大更好。 就像趙泗所說,大一統從不僅僅是疆域上的大一統。 實際上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東西都在逐漸統一。 現代社會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實際上也只是看起來罷了…… 學術學說,最后也一定是趨向于統一的。 因為再不斷的試錯和斗爭之后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以后,諸子百家都會逐漸趨向于同一種形態。 正確賽道就那么一條,這叫排異存同。 也是必然的規律…… 那既然如此,倒不如一開始就把共同點約定好,讓他們去求同存異。 把向內吞并變成向外擴展…… 始皇帝聞聲點了點頭笑著開口:“你想一統百家?” “也不算一統百家,給他們定一個規矩吧……” 雖然現在來看,或許諸子百家會覺得趙泗多管閑事。 然而根據歷史來看,只不過是趙泗為了避免其中某些學派的消亡罷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