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趙泗舉地例子很多,意思也不言而喻。 守舊者死,變革者活。 只要關內舊吏愿意跟隨趙泗的政策,沒有任何人能夠對他們發動清洗和清算。 而倘若關內舊吏不順應時局,那也只能帶著遺憾去死。 態度明了的傻子都能聽得出來…… 芫恭看向文武百官,看向諸子百家……. 嘴唇囁嚅許久,陷入了沉默之中。 在趙泗提出問題以后,最先開口的自然是以騰為表率的新吏。 趙泗問商君的舊法能不能適應現在大秦的時局,他們的回答當然是否定的。 事實上這個問題并不新鮮,早在始皇帝一統天下之時,始皇帝本人就提出了這個問題,因此一統天下之初大秦的朝堂才迎來了劇烈的政治動蕩。 只不過那個時候勝出者是李斯,亦或者說始皇帝選擇了李斯。 而現在,不過是重復了當年的問題罷了。 回答者,依舊是那群人,只不過立場發生了改變。 新吏重復著昔日的步驟向舊吏開火,關于國策之爭迎來了第二回合。 只不過昔日的勝利者李斯這一次代表的不是舊吏舊法…… 因為新法典是他重新制定的…… 沒有人可以一直贏,李斯例外! 李斯下場將此次爭論帶向了新的高潮,因為大量投機者的觀望,諸子百家加上新吏群體本就比舊吏群體更加人多勢眾。 而李斯的親自下場可以說給出了真正的迎頭痛擊。 畢竟不論如何,李斯曾經都是舊法舊吏的表率,哪怕這個背叛在很早以前已經發生,但是其疼痛依舊非舊吏可以承受。 芫恭目睹著舊吏群體的獨木難支,目睹著他們被駁斥的啞口無言。 事實上舊吏舊法本就是逆時代而行,他們唯一值得稱道的只有忠誠,但是當執政者不支持他們的時候,這些東西一無是處。 而且舊吏群體的上苛下殘也導致他們彼此之間的關系和交流也并不密切,面對這種集體大型辯論,各自為戰的他們又如何抵得過圍剿? 節節敗退?不,是一敗涂地! 但這并沒有結束,伴隨著剛剛趕到咸陽的孔鮒的開口,魯儒群體準備對舊吏發動致命一擊。 “秦吏者,上苛而下殘,奉迎媚上,辱臣欺民,肆虐黔首……” 實際上投機者也好,新吏也罷,乃至于李斯本人,都僅僅相對于時局和政治提出舊吏舊法的不足。 畢竟新吏本身也是自舊吏群體誕生,他們是意識到時局變化舊吏舊法的不合時宜以后自行誕生的新思想群體。 而李斯本身也是舊吏舊法群體多年的表率。 至于投機者更不用說,他們通常都是不粘鍋。 所以,實際上舊吏雖然節節敗退,但是其實并未涉及人身攻擊,因為新吏群體和李斯都相當克制,畢竟他們都領會到了趙泗的潛臺詞。 可是諸子百家不然…… 新吏不缺少晉升之資,他們本就是舊吏之中誕生,是體制中的一員,李斯也是體制中的一員,所謂爭論是道統之爭,舊吏思想如果能夠跟得上變化,那就是自己人。 哪怕是李斯乃至于新吏群體都認可老秦人的含金量,況且大家師出同門…… 但是諸子百家不同,這不僅僅是道統之爭,還是政治資源之爭。 新吏可以吸納舊吏,他們不能。 況且倘若新吏舊吏共存,那么政治格局對諸子百家而言依舊緊密…… 他們,依舊插不上手! 當然,長久以來的怨言和仇恨自然也是原動力。 總之,諸子百家,對舊吏群體打動了最猛烈的進攻,企圖一戰而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