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且大秦唯一的優勢只在海上,一旦登陸,幾乎是舍棄了所有的優勢。 “最起碼讓巨車王知道我秦國并非孔雀國周朝可以隨意拿捏的蕞爾小邦。”王離嘟囔了一句。 莫名其妙被扣押一個使者,幾乎是貼臉開大,什么腦殘行為? 在王離的碎碎念之中,五天以后,大秦海軍抵達葉調國租借給秦國的港口。 王離作為督軍代表大秦和早早等候在港口葉調國使者進行友好的會晤。 雖然嚴格意義上,秦國算是葉調國的仇人,畢竟港口都是打葉調國揍出來的,甚至盟約也不夠平等。 但是……俗話說得好,老大身邊的小弟,通常都是希望老大死的。 而且秦國雖然確實欺負過葉調國,但是是葉調國動手在先,其次葉調國和秦國的初步貿易已經展開,葉調國使者從秦國歸來以后帶回來的商品已經大賺一筆,海貿收益初見端倪。 而孔雀國的商品對葉調國很明顯沒有什么誘惑力,而且作為一個小國,肯定不希望自己的鄰居是一個強大的國家。 所以不管從任何角度葉調國都很支持秦國和孔雀國開片,所以打秦國決定開戰以后,葉調國就非常積極的給秦國提供了所有能夠提供的情報,并且還派出了軍事指導以及向導團,甚至特意為秦國開放了航道,以方便秦國海軍借道。 王離和葉調國的談判自然是想要索取更大更實際的支持。 譬如說糧草,譬如說兵馬…… 然而很顯然,孔雀國作為地域性大國對葉調國的震懾還是很到位的。 僅從疆域和人口來看孔雀國甚至更勝大秦一籌,能夠給大秦提供情報支持和道路支持已經是孔雀國的極限了。 就這還多虧葉調國和孔雀國之間隔海相望,出兵不怎么順暢,若不然恐怕連這點幫助都不會給大秦提供。 畢竟秦國遠在天邊,老大哥近在眼前,一旦戰事失利,秦國攏共也就四萬兵馬,打光了也不疼不癢,老大哥出兵過來,那就是真要命了。 出兵是不可能出兵的,王離費盡口舌甚至許之重利賄賂都沒有成功,哪怕王離暗示可以再商貿條約進行適當讓步都沒能成功。 “這群番邦蠻夷,真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王離跪坐在案幾之前啐了一口唾沫。 “能夠做到這一步已經頗為不易了,說到底還是因為秦國遠在天邊,而孔雀國近在眼前。”李信笑了一下。 “莫說葉調國不信任秦國,其實我也不支持這一戰,就算僥幸能勝,對秦國來說也沒有太大意義,對孔雀國來說也不過旦夕可以恢復,甚至可能導致孔雀國和秦國關系進一步惡化……這樣看來,反而和太孫殿下的海貿構想相違背,但是現在我倒是想通了。”李信笑了一下。 “想通什么了?”王離開口問道。 “你不是一直奇怪我為什么遲遲不出兵?除了讓士卒得到足夠的休息之外,我也在了解孔雀國的歷史……”李信笑了一下。 “而葉調國的做法也證實了我的一些猜想,事實上孔雀國疆域人口都勝于大秦,其內部也并非一帆風順,甚至比秦國之國情更烈更甚,只不過一統百余年,積威已久,可惜大廈將傾,獨木難支,況且巨車王也并非明主,最關鍵的是,秦國有太孫殿下,孔雀國并沒有……”李信笑了一下。 “葉調國之所以愿意提供幫助,還是因為秦國和葉調國有過一戰,葉調國深明秦國之強大。 至于不愿意提供兵馬幫助也可以理解,說到底還是先前一戰打的太糙了,雖然給他們打怕了,但是到底沒有打疼…… 若是先前一戰沒有取得戰果,秦國莫說得到對方的支持,恐怕海卒至此,對方就會撕毀盟約和秦國開戰。 孔雀國亦同樣如此,若秦國作戰不利,周邊邦國勢必會抱成一團以驅逐秦國,若能戰而勝之,擊潰孔雀國腐朽高大之假象,屆時秦國再出兵征討,就是各國鼎力相助,出兵出糧了……”李信笑著開口說道。 “啊?”王離撓了撓頭。 不是說打仗么?怎么扯上政治了? 倒不是說王離不懂,而是這些東西不符合李信的畫風,以前也只有自己的爺爺才會考慮這些東西來著,李信用兵通常更注重戰場之得失…… 有個戰神爺爺的好處就在于,哪怕能力不怎么出眾,王離看待世界的認知都能以自己爺爺的視角來接受。 “這沒甚么好奇怪的,秦國有六國舊貴,孔雀國也同樣有,只不過他們不叫這個名字,同樣,孔雀國周邊的小國也不希望孔雀國太過強盛,那樣一來他們隨時都有可能被兼并,被攻占。 但是一旦有一個強援,使小國和孔雀國內部的反動之人能夠左右逢源,選擇自然而然就多了。 況且,秦國遠隔萬里……不會攻克侵占他們的領土,倘若秦國有制衡孔雀國之能,他們自然更愿意選擇秦國,往小了說可以依靠秦國保全疆土,往大了說更可以蠶食諾大的孔雀國,如這般大國,哪怕掉下來一塊肉,都能把這些小國吃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