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 而另一邊,藍田大營之中,王離求見父親王賁,敘說趙泗制鹽一事,并告知大父王翦要求急奏始皇帝。 王賁雖然不滿王離,卻不敢怠慢父親王翦的話,沒有任何猶豫,寫好急奏,并挑選士卒開傳,直接從藍田大營的馳道出發,直奔始皇帝駕攆而去。 至于趙泗……則蹲著跟一群匠人搞東搞西。 最先弄出來的是游標卡尺。 得益于始皇帝統一度量衡的原因,如今全國各地統一按照秦國度量衡為準,故而如游標卡尺這般的度量衡工具可以通用全國。 秦朝長度換算也是十進制。 一丈等于十尺。 一尺等于十寸。 一寸等于十分。 秦朝時期一尺約等于23.1厘米。 游標卡尺上最小的單位是分,也就是精確度最高能夠達到0.231厘米。 差不多兩毫米左右的精確度,再低就做不到了,因為以現如今的度量衡工具很難再向下精確。 因為這個時代鋼鐵冶煉技術太過于落后的原因,故而趙泗手里這個大秦時代第一個游標卡尺乃是青銅所制。 熟練的推開游標卡尺,弄了個木頭塊夾住測量,一邊測量一邊給匠人們講解原理和計數方式。 …… 結果趙泗又被這個時代的數學表達方式給為難住了。 倒不是說這個時代沒有數學。 實際上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乘法表了。 而且得益于墨家一部分入駐大秦,實際上秦朝軍匠的水平還是不錯的。 尤其是作為咸陽門戶的藍田大營的軍匠。 他們基本上都粗略的懂得一些數學計算,乘法表普及率也算不上低,問題在于數字,尤其是小數的表達和運算實在太過于麻煩。涉及到度量衡,換算來換算去給趙泗弄的腦袋都是大的。 趙泗有點懷念現代的阿拉伯數字了。阿拉伯數字確實好用,這是不爭的事實。 趙泗干脆選擇擺爛,讓匠人們自己研究游標卡尺去,而趙泗自己則打算把阿拉伯數字以及各種公式弄出來。 趙泗的數學水平并不高,也就是一個高中畢業的數學水平。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