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個普通成年人的力氣、耐力、速度等等素質,全都超過他記憶中經受過專業訓練的頂級運動員。 日常煮飯時用的數百斤重的大鼎,一個尋常婦人也能輕輕松松舉過頭頂。 幾個青壯扛著幾千斤重的木頭仍能健步如飛。 數萬斤的大石頭,二三十個人就能抬到一邊。 不過…… 據余元千余年所見。 這個世界技術落后,生產方式落后。 基本是粗種薄收,看天吃飯。 最重要的是,文明發展極為緩慢! 這一千多年中,余元沒有看到任何變化! 拿種莊稼來舉例。 這個世界就連淤泥肥田都不知道,就更別提漚糞肥田了。 至于水利灌溉、選種育苗什么的同樣也是沒有。 種莊稼基本上就是開墾、播種、收割這三個過程,最多也就再加一個除草。 這種情況下,想要有多大的收成,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即便這些百姓靠著供奉神靈,換來了風調雨順,可是一年到頭依舊收不到多少糧食。 臨渙關周邊土地乃肥沃平原。 當地氣候也適宜五谷生長,可是上奏朝歌的奏報上卻明確寫著:“十畝之田,率歲之收,不過四十石。” 一畝地就是一年四石糧。 余元估算過,大商的一石約等于他記憶中的24斤,也就是說一畝地年收入96斤糧食。 連這片最肥沃的土地,在風調雨順的基礎上才長出這么點糧食,可以想見其他貧瘠之地的收成得低成什么樣。 余元傳給聞仲的那部“百科大全”里面,絕大多數都是關乎農業、水利、養殖、建造、數學、醫療衛生等等方面的常識。 這些他眼里的常識在這個世界卻是聞所未聞。 聞仲初時還不以為意,可再多看兩眼之后,便忍不住驚嘆連連。 “這水車明渠若能建成,豈不是無論下不下雨,都能引水入田了?” 之前聞仲心里最大的顧忌,便是斬了水神之后,便無人再保這一方風調雨順了。 但現在看到余元給的這些“秘籍”后,他忽然感覺,好像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嘛? 臨渙關背靠淮水,只需修建水車明渠。 無論旱澇,都能及時引水、排水! 還要什么水神?! 這般想著,他迫不及待就要去把這個消息告訴岸上的一眾人族百姓。 “瞧你那著急忙慌的樣。” 余元搖了搖頭,沒好氣地道:“修建水車明渠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投入不小的人力、物力……這事急不來的,還是先弄個水神出來再說。” “嗯?” 聞仲面露疑色,有些不明白他的意思。 “隨我來。” 余元微微一晃,便已到了那一座水神廟中。 這一座廟宇被修建的高大巍峨,富麗堂皇。 因為淮水水神被斬,此刻水神廟內祝巫全都不見了蹤影,正堂之內只剩下神位上還端坐著那一座泥塑金漆彩繪神像。 余元伸手一招,那神像便破碎開來,從中流淌出一錠錠黃澄澄的元寶,看質地好似黃銅一般,但卻彌漫著一股濃郁的香火氣味。 “這是……” 跟著來到廟內的聞仲看著那淌了一地的銅元寶,面上滿是驚詫之色。 他非是凡人,自然能夠察覺到這些銅元寶非同一般。 “此乃香銅。” 余元淡淡地道:“臨渙關百姓時時焚香祭祀,香火信仰之力積聚于神像之中,便凝練成此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