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爛慫截教待不下去了正文卷第337章吾之‘人’非彼之‘人’!南贍部洲西部,一座雄偉的城池矗立在岐山腳下。 城外環(huán)繞著一道干涸的河流,周圍所有的房屋、建筑都是用巨石和土塊壘砌而成的,大門則是用巨大的木材和青銅打造而成的,看上去頗為厚實,顯得十分堅固。 這座雄城便是周族的領(lǐng)地,喚做西岐城。 城內(nèi)有一個廣場,中央有一個高大宏偉的廟宇,里面的壁畫上描繪著先人們的生活和歷史。 這是一座供奉著周族歷代祖先的宗祠。 在周族人看來,如今安穩(wěn)太平的生活離不開祖先的庇佑。 是以宗祠內(nèi)香火鼎盛,每逢祭祀之日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宗祠前的廣場上,一個平平無奇、穿著粗布青袍的中年男子靜靜地穿行在人群中,冷眼旁觀著這座城池的一切。 他觀察最多的是一個名為姬昌的青年。 從幼兒時期一直到現(xiàn)在。 這也是支持他留在西岐的唯一理由。 因為這個姬昌從小就展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才能和特點。 他對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非常強烈,在很小的時候便經(jīng)常提出讓人驚訝的問題,同時也能夠用他自己的方式迅速理解這個世界。 而且他非常善于觀察和分析,縱使能夠準確地捕捉到事物背后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 作為周族族長之子,姬昌早在十歲時便幫助父親季歷分析周族的形勢,建議舉族之力擴建西岐城,并勤練兵馬,加固城防,整備軍務和糧草,時刻提防周邊的戎狄部落來襲。 季歷本就是因為這個兒子才得到的族長之位,對他的提議雖然驚訝,卻也全都照做了。 果然,在西岐城擴建完成后不到兩個月,西方的犬戎部落便大舉進犯西岐。 好在西岐城堅糧足,依托城墻防守打了一個大勝仗。 之后季歷又在姬昌的建議下乘勝追擊,直接打到了犬戎部落的王帳,一舉重創(chuàng)了犬戎部落。 這一仗之后,犬戎元氣大傷,而周族則名聲大噪,引得周圍諸多小部落紛紛來投,使得周族所統(tǒng)御的領(lǐng)地再一次得到了擴張。 之后季歷嘗到了甜頭,經(jīng)過多年的勵精圖治,并對周國周邊的戎狄等部發(fā)動了一系列戰(zhàn)爭,均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彼時的周族還只是大商邊陲之地的一個小諸侯,但經(jīng)過不斷的擴張,已然成為大商西方一個龐大大物。 “西岐崛起的很快,已經(jīng)引起了大商王朝的注意,招季歷入朝歌封賞的旨意很快便會送達西岐。 那位商王為了遏制周族勢力,大概會在名義上封其為“伯候”,作為西方諸侯之長,實際上則將其囚禁于朝歌?!? 一個須發(fā)皆白、面容紅潤的老者,手持一根拐杖,慢慢悠悠地走到青袍男子的身旁,微笑著道: “那些在大商為官的截教弟子想破腦袋也猜不出,真正改變周族的并非是季歷,而是他的兒子姬昌! 不過這對咱們來說倒是一件好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