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倭寇犯邊 一-《靈丹傳奇》
第(1/3)頁
明朝初年的時候,因為明初國力強盛,又為了彰顯天朝威儀,前來朝貢的小國使臣,又或者他國商人,在大明朝中往往可以謀得厚利。
如此一來許多東瀛島民便時常冒充本國的朝貢使者,到大明朝這里來騙錢騙物。
這時候很多到大明朝來冒充朝貢使者的東瀛人并沒有倭國政府的管轄,朝貢完了以后,這些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蠻夷賊寇,便滯留在中國沿海搶劫。
這便是大明朝最初的倭寇。
為了防止倭寇的襲擾,明太祖朱元璋一怒之下頒布了海禁的政策,禁止沿海一帶同他國商人往來。
洪武三十年所頒的《大明律》對海外經(jīng)商限制得很嚴格,它規(guī)定凡私自攜帶鐵貨、銅錢、緞匹、絲綿等違禁物下海之民眾,以及與外番蠻夷交易者依律一并處斬,而且禁止私人制造具有二桅以上的出海大船。
而對于勾結(jié)外族的“謀反大逆”更是異常嚴厲,大明律:凡“謀反大逆”,一律首從皆凌遲處死,本宗親族祖父、父、子、孫、伯叔、兄弟、侄、堂兄,同居的異姓親族外祖父、岳父、女婿、家中奴仆,凡年滿十六歲以上皆斬
為了不被誅連九族,海盜以及走私牟利者,必須千方百計的掩飾自己的出身。
有明一代,造反起義者往往以綽號來掩飾真實姓名,像廣為人知的崇禎時期農(nóng)民起義,起義領(lǐng)袖都用綽號:紫八大王、不沾泥、掃地王等等,包括著名的“闖王”。
在東南沿海,中國人就直接可以假扮東瀛人來掩飾身份。
而對于地方官來說,自己轄區(qū)的人起來造反大大拖累政績,因此也樂于統(tǒng)統(tǒng)以“倭情”上報。
嘉靖年間持續(xù)到隆慶、萬歷年間的四十年,是明朝倭寇為害最烈的時期,史學界稱“嘉靖大倭寇”。
在這一階段里,從賊中“迫于貪酷,困于饑寒”的中國沿海平民才真正是倭寇的主體,而饑寒貧困的之一在于明朝“片板不許下海”的海禁政策。
俗話說的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中國東南濱海地區(qū)人口增加迅速,而土地沒增加,人地矛盾突出。
從宋朝以來,當?shù)鼐用褚恢睂⒊龊YQ(mào)易視為衣食之源,海商、水手、造船、修理、搬運加上種種服務(wù),可以說大海養(yǎng)活了起碼百萬計的沿海居民。
在明初的福建,有句話叫做:“海者,閩人之田。”
明朝海禁令無情地把當?shù)鼐用竦摹疤锏亍苯o剝奪了,當?shù)匕傩盏娘埻敫脖辉伊恕?
在廣東潮州、福建泉州、漳州等地區(qū),一向是通商出海的發(fā)舶口,有自古以來“潮漳以番舶為利”的說法,不許貿(mào)易往來,便等于斷了他們的生計。
對茫然失所的沿海居民來說,眼前擺著兩條路:要么忍饑挨餓,要么鋌而走險進行海上走私。
因為在本鄉(xiāng)本土,所以“倭寇”在東南沿海地區(qū)擁有令人難以相信的支持。
作戰(zhàn)時,屢屢發(fā)生看似荒唐的一幕:倭寇天時地利無所不占,如魚得水。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黎城县|
岑溪市|
蒙阴县|
许昌县|
张家川|
胶南市|
林周县|
宣武区|
莱西市|
卓资县|
庆云县|
上饶县|
武鸣县|
山丹县|
景洪市|
宁陕县|
历史|
新干县|
信宜市|
呼图壁县|
达拉特旗|
阿合奇县|
定结县|
黄石市|
荣昌县|
苍山县|
洛南县|
射阳县|
手游|
武平县|
敦化市|
乐亭县|
客服|
四会市|
融水|
萍乡市|
深泽县|
临朐县|
沧州市|
远安县|
鄢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