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內閣之中,呂本和李春芳第一時間動身,去向皇太孫和胡宗憲求助,萬萬不可節外生枝。 而那兩位正在與六部九卿的堂官們,商討對蒙古俺答汗的攻勢。 經過這些年的勵精圖治,吏治軍力已是煥然一新,如今九邊的摩擦,再非蒙古韃子連連挑釁,而變成了大明邊軍屢屢進擊。 當然,大規模的交戰還未爆發,目前的名義是對塞外白蓮教的掃除,俺答汗直接將白蓮教舍棄,并連連致歉,卻還是沒能緩和局勢。 十多年前庚戌之變的血債與恥辱,不是一時見勢不妙的假意服軟,能夠一筆勾銷的。 不過大明上下如此強硬,除了以俞大猷、戚繼光、譚綸為首的軍方將領前線一封封捷報外,還有首輔胡宗憲以及監國皇太孫的鼎力支持。 此時的皇太孫未滿十歲,卻如同十三四歲的少年郎般,目光平和,氣度沉靜,聆聽著群臣的匯報。 但凡年幼監國的皇子,向來都是得一份資歷,真正的治國經驗少之又少,畢竟懵懵懂懂的年齡,又知道什么國家大事? 可這位明顯不同,以致于群臣不敢有絲毫懈怠,更是賣力表現,以期給新君留下一絲好印象。 就在這樣的氛圍下,宮內的消息傳來,皇太孫聆聽后,臉色頓時變得凝重起來。 胡宗憲同時得到了消息,臉色也變了:“陛下龍體欠安,豈可為遠行之臣擅自出宮?” 相比起對俺答汗開戰,孝道仍舊是頭等大事,何況嘉靖如今還是名義上的天子,皇太孫立刻動身,朝宮門而去。 群臣也要跟上,卻被勸阻,胡宗憲暗暗點頭,頗感欣慰。 那位陛下心思極為敏感,帶著群臣難免有逼宮之勢,皇太孫行事處處得體,實乃大明之幸…… 但無論多么在意嘉靖的感受,當皇太孫趕到,看到嘉靖的表情,就知道勸不住了。 不僅是渾濁的眼睛放著光,渾身上下都透著亮,身穿薄薄一層單衣,卻在寒冬臘月不見半分寒意,臉上還騰騰冒著熱氣,那股極度亢奮的神情,讓皇太孫腦海中第一念頭,竟是回光返照。 “乖孫,你來得正好,與朕一起迎回海瑞,得了真經,朕就能成仙了,到時你們都有好處!”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哈哈哈!” 嘉靖伸出干枯的手掌,奮力招了招,然后回到五心向天的架勢,默默打坐,但很快又按捺不住,催促道:“快!再快些!” 皇太孫實在忍不?。骸盎薁敔敚瑪稻藕欤€是多披件衣袍吧……” “朕畢生修玄,早已練得寒暑不侵,只差最后一道關隘,就可得道成仙,與天同壽,與世長存,似你這般再為凡人的,豈能懂得?” 嘉靖哈哈一笑,只是一味催促。 這最后一句卻讓皇太孫怔住,腦海中閃過某些片段,神情變得微微恍惚起來。 帝輦抵達午門,在寒風呼嘯下,終于不再往紫禁城外而去,轉而登上高臺,極目遠眺。 年關將近,即便天氣再是寒冷,街上行人也不會稀少,都在為過一個好年而奮斗,相比起曾經“年難過,今年最難過,得過且過”的窘迫,如今京師再也沒有了欠俸鬧薪的爭執,所見的熱鬧景象,倒是吸引了皇太孫的注意力,并且暗暗點頭。 嘉靖卻是對百姓視而不見,只是努力瞪大眼睛,看向遠處的御道。 “來了!來了!” 終于,一群風塵仆仆的人,在錦衣衛的護送下,朝著紫禁城而來。 “那就是海瑞?” 皇太孫也看了過去,目光如炬的他看到了一個身姿挺拔的削瘦男子,騎在一匹神駿的黃馬上,身后跟著一群形貌出眾的弟子,朝著這里走來。 只是并未見到馬匹馱著大量的經書,只有海瑞背著一個不大的包裹。 無論如何,翹首以盼的人終于回歸,皇太孫也為之高興,轉頭正要恭賀,卻是勃然變色:“皇爺爺!” 就見嘉靖臉上的潮紅陡然褪去,只剩下一片慘白,身軀也緩緩地軟倒下去:“為何是……現在……” “陛下?。 ? 紫禁城前,一片驚呼。 云端之上,淡然俯瞰。 三藏眉頭微皺:“這個昏君,是壽終正寢的。” 下面那張絕望不甘的面容,似乎算不上壽終正寢,但以陰司地府所定,還真是如此。 雖然如今的大明,與歷史上大明的走向,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不過嘉靖的死亡時間,與歷史上死亡的年月日一模一樣。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 生死簿上的時日到了,陰差勾魂,壽終正寢。 三藏不解的地方正在于此:“貧僧能感受到,始祖對于這君王的厭惡,為何還讓他活到如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