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馬丁帶來的新種子-《大明第一武夫》
第(3/3)頁
這還只是眼前的收入,要是在山東境內推廣種植,在明末這個干旱,小冰河時代,至少可以養活數以萬計的百姓。
這已經不是功德無量的事情,而是真正的利國利民的好事。
山東布政司行省,各州府人口如今有七百萬,是名副其實的人口大省。
又地處中原要害之地,若能夠保證百姓生計,憑借一省實力,也足以鎮守半壁江山。
尤其是冬小麥再過一個月就要收割,這一個月時間,要是培育出種苗,秋季就可以收獲大批糧食。
往年冬小麥收割完,登州百姓的田地中,主要種植的農作物就是各種豆子。
豆子的畝產,一般都是兩石左右,與冬小麥收益差不多。
按大明一石一百五十斤計算,也就是畝產三百斤左右。
但大豆也是雜糧,價格比冬小麥價格要低的多。
可要是種植紅薯和土豆的話,朱云飛不敢保證,跟后世一樣畝產幾千斤。
但他相信畝產一千斤,一定能夠做到的。
加上植株之間,玉米的種植,一畝地產糧五石以上,絕對是沒有問題的。
民以食為天,這可不是一句口號,而是炎黃子孫,幾千年血脈傳承的根本。
底層的老百姓可以不讀書,可以沒有歌舞享受,甚至他們可以住茅屋,穿破衣。
但只要不會餓死,還有一口飯吃,他們就會辛勤的勞作,子子孫孫的傳承下去。
這就是華夏的百姓,也是所有炎黃子孫最樸素的愿望。
朱云飛來到明末的時間,其實并不長,滿打滿算也才半年時間。
從遼東,到登州,再往返京師,他也算是行了千里之路。
目之所及,不說遍地哀鴻,但那些難民,卻也是隨處可見。
東平平亂期間,那些叛軍殺戮掠奪百姓,官軍來了還在殺戮掠奪百姓。
這種現狀,可以說深深的刺痛了朱云飛內心的心弦。
作為一個重生者,一個現代靈魂,朱云飛對于黎民百姓,有一種深深的認同感,那是自己的同胞啊!
“打開船艙,給我一根火把,我一個人進去。”朱云飛舉著火把,鉆入船艙之后,發現船艙之內,竟然沒有半點霉味,反而十分干燥。
很快他便在底部糧食倉庫內,看到了他熟悉的東西。
那是一堆干癟的土豆和紅薯,還有金燦燦的玉米棒。
目測也該有個幾百斤的樣子。
“哈哈哈,天助我也。”這一刻,朱云飛忍不住發出一聲大笑,這是他發自內心的喜悅之情。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平县|
安泽县|
寻乌县|
贵阳市|
逊克县|
贵阳市|
瓦房店市|
马关县|
樟树市|
三都|
子洲县|
鄱阳县|
渭源县|
精河县|
武邑县|
如东县|
东乡县|
宿州市|
三明市|
星座|
乌苏市|
赤峰市|
抚州市|
河曲县|
门源|
屏东县|
伊通|
岳普湖县|
元氏县|
黔江区|
铜梁县|
汕头市|
苏尼特左旗|
崇文区|
澜沧|
喜德县|
沾益县|
上杭县|
清丰县|
阿克陶县|
怀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