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奈何外匯創收過于單一,靠著一些瓷器絲綢等傳統手工藝品,在國際出口市場屢屢受挫,并不盡如人意,遠遠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國防需求。 以至于種花家在87年被迫答應某中東土豪的要求,出售自家核心機密東風3號導彈,以此換取大額外匯,可想而知當時國家對外匯的需求有多么強烈。 雖說在后世這筆交易被稱為雙方賓主盡歡的成功大買賣,但遠水解不了近渴。 此后由于美利堅的層層阻撓,種花家再難向其他國家兜售武器賺取外匯,這個窘迫直到90年代末期才得以緩解。 這只是官方層面上,民間眾多企業也受限于外匯的種種限制信息不暢通,無形間大大增加了進出口成本,典型的肥了中間商,苦了工廠主。 至于當時國際市場上普遍不認可人民幣匯兌外幣,人民幣信用尚未建立起來,處處碰壁的時代背景,更是種花家當時面臨的一大外部挑戰。 簡單來說,楚昊就是看準了當前國家對外匯的巨大需求,才敢于這個時候提出開辦第一家私人銀行。 以他當下跟上百家跨國巨頭的獨家緊密合作,足以繞過各路圍追堵截的西方國家,將大量外匯引流到種花家,實現人民幣與外幣的無縫匯兌,這其中上百家跨國巨頭承認并主動接納人民幣信用的政治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只要上層同意并下發相關政策,就可以直接從他的銀行獲取外匯,無需再費力扒拉進出口手工藝品在國際市場上乞討外匯,省時省力還省錢的大好事,可以說楚昊是真正意義上為國分了憂。 當然,這其中很多關節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簡單,涉及到銀行這等事關國計民生的關鍵行業,必定要那位摸著石頭過河的領航者首肯,這就需要楚昊費心費力多跟那幫老頭子走動游說了。 好在自己根正苗紅,是如今官面上少數幾個得到認可的紅色資本家,大背景方面不存在問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