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人是未來佛-《步步生蓮》
第(1/3)頁
“鏗鏗鏗鏗……”宋軍槍兵鐵甲鏗鏘,手執櫓盾長槍,排著密密麻麻的陣形,足足有二十排,四十列,長槍高舉,森然如林地走上前來,隨著一聲大喝,所有交錯排列的兵卒單膝跪地,長槍前指,排成了一個立體防御的槍陣。
槍陣兩翼,在策先鋒陣翼護之下的投槍手和步弓手也排著整齊的隊列大步向前,這么近的距離,快馬一沖就到,他們只有射三箭的機會,是以各軍陣中間給他們留下了退往中軍大陣的通道,中軍大陣是中空的,步軍槍刀手以密集的陣形排成了一個方方正正的大陣,隨時可以開“門”放他們退入,外設刀槍,內輔弓弩,介時仍可配合作戰。
對面,契丹鐵騎的錐形車懸陣也已布置停當,排在最前列的,是得勝鉤上掛著鏈錘、狼牙棒、大戟、火叉等重兵器的戰士,重兵器都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此時他們已執弓在手,一手緩緩探向肩后的箭壺。再往后看,彎刀如草,道道反光似河水鱗光,中軍陣中,一面狼頭大旗筆直地豎起。
現在,只須一聲令下,便是千矛叢集,萬矢齊至,就在這時,“希聿聿”一聲馬嘶,宋人遷徙大軍避入的山谷中突地沖出一騎,向兩軍陣前狂馳而來。
這一騎來得突兀,雙方將士不由自主都向他望來,只見一匹健馬向兩軍陣前筆直地沖來,馬上一人如同乞兒,散發飄揚,手無兵器,一手高舉,手中擎著的不是大旗,卻是一件紫色袈裟,袈裟迎風抖開,仿佛大鳥的翅膀。
此時無論宋國契丹還是西域雜胡,大多崇信佛教,眼見沖出這人兵不像兵,民不像民,手中高舉一件袈裟,雙方士兵都不免為之愕然。
楊浩心如擂鼓,熱血翻涌,那一顆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他也知道,不須雙方主將下令進攻,只消一小卒抬手一箭,便可了結他的姓命。真要是因為自己沖出來引發雙方提前發動,那自己更要成了傳說中的楊三郎和楊七郎的綜合體,楊三郎馬踏如泥爛,楊七郎萬箭把心穿。可人家楊三郎有后,楊七郎只做了一夜夫妻的娘子杜金娥也給他留了后,自己可是一人死掉,全家完蛋了。
然而此時,他已顧不得那么多了,他甚至無暇往兩旁令人膽寒的大軍望上一眼,他只是一路狂奔,尋找著狗兒的身影。手中那件袈裟,他也只是臨時起意,存了一絲僥幸,希望雙方這些軍卒們哪怕能稍有疑惑,手下留情而已。
契丹軍陣中,一輛高大的戎車,宋軍軍陣中,中軍高挑黃羅傘蓋,正欲一決雌雄的兩位英主都注意到了突然殺出的這一騎馬。
趙匡胤微感詫異,急急吩咐一聲,旗號一展,蓄勢待發的三軍將士便為之一頓,只這一頓,便藉那衣角磨擦、兵器頓地發出一聲沉雷般的聲音。
對面契丹軍陣中那輛戎車上,一個玉人,披甲,眉間一點朱紅。
她把蛾眉微微一挑,嬌軀前傾,好奇地看著那個手舉袈裟的怪人,素手微微一舉,站在戎車踏板上的一個“那可兒”便急忙舉起牛角,嗚嗚地吹了幾聲。
“那可兒”在契丹被一般牧民遵稱為“哈剌出”,是權貴身邊最親近的武裝侍衛,得到蕭后親隨示意,契丹前軍瞄向楊浩的弓箭也放了下來。
就在這時,蕭后戎車上有個女孩忽然叫了起來:“浩哥哥,是浩哥哥!”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健康|
隆安县|
天门市|
眉山市|
洛扎县|
彩票|
容城县|
金山区|
垣曲县|
葵青区|
喀什市|
邢台市|
城市|
城口县|
宜宾市|
博野县|
中方县|
舒城县|
盘山县|
大兴区|
博客|
积石山|
丁青县|
大渡口区|
东阿县|
黔东|
天柱县|
林西县|
沾益县|
依兰县|
晋城|
札达县|
舒兰市|
定远县|
锦屏县|
邢台市|
乌鲁木齐市|
秭归县|
新宁县|
始兴县|
宿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