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先太子薨后,先帝大慟,引發頑疾,宋墨于傳承欲斷之際默繼儲位。 先帝悲痛萬分,私下曾言,欽命皇四子墨繼承大統,實非吾之所期。 宋墨殘害儲君,得位不正,心胸狹隘,不能容人。僥幸得以繼承大統,進而殘害知情忠良。 國之重臣,棄如敝履,甚之加以殘害:奸佞之徒,委以重任,授以高官厚祿。 如此倒行逆施,人神共嫉,天地不容。 故宋墨繼位之后,方有南地水災、南陽地動、雁門雪災之難,此乃其得位不正之天罰。 為掩飾其罪,宋墨壓制武將,棄絕世良將于不用,以致北境晉陽、并州雁門代郡、幽州右北平郡之失,宋墨更是責無旁貸! 如此種種,皆因其得位不正之過也。 宋墨不思其過,反欲繼續迫害忠良! 平剛談判,平州刺史盡心盡力,宋墨竟然要問罪于功臣?斬殺功臣?天理焉存? 又有鎮國公秦氏,世代忠臣良將,鎮守北境兩百余載,不曾令胡虜外族南下半步。昔年家族人丁興旺,然父死子繼,兄亡弟補,期間戰死兒郎一百四十有余,無一人壽終正寢。然七代之后,全族僅余十余人, 宋氏皇室可曾記得,昔日秦家,亦是人丁興旺的家族耶? 大黎傳至第八代帝王宋墨之手,氣數將盡,痛哉惜哉。 若世道太平,昔日大黎之余蔭,可庇佑宋墨一世帝王,奈何如今正道是滄桑。 胡虜之族,狼子野心,殘暴噬殺,不可妥協。 朝廷卻一再軟弱,對鮮卑胡人卑躬屈膝,割讓土地,不顧黎民百姓死活。 當此之時,天運循環,中原氣盛,萬民之中,當降生圣人,北逐胡虜,拯生民于涂炭,復華夏之威! 今有我平州人杰地靈,英才濟濟,文能治國,武能安邦。志在逐胡虜,除暴亂,庇佑天下漢民,不受胡虜殘害。 請天下給平州一個機會,吾等在此宣誓: 大黎賑不了的災平州來賑;大黎打不過的外敵平州來打;大黎割讓出去的土地,平州來收復;大黎收拾不了的爛攤子平州來收拾。總之,大黎給不了百姓的,平州給!一句話,大黎管得了的平州要管,大黎管不了的平州更要管。天命神授,澤披世人。 平州也歡迎天下賢能前來共襄大業。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