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個問題問的好。”李建國教授點點頭:“首先是技術轉化的問題。進行溫控的成本較高,如何降低技術門檻是個挑戰。” “我補充一點。”另一位專家說道:“還有公眾接受度的問題。雖然'繁縷1號'是通過傳統育種方法培育的,但很多人還是會將其與轉基因技術混淆。如果沒有足夠的科普宣傳,很有可能在市場推廣上遭遇冷場。” 就在這時,會場后方傳來一個聲音:"我來自南江農業廳。我想分享一個好消息,'繁縷1號'在我們省的示范種植取得了巨大成功。今年預計增產20%以上,而且完全不需要使用農藥防治病毒病。“ 此言一出,在場的眾人皆是面露異色,動起了別的心思。 要知道,之前陸時羨說的再好聽,他展示的也是自家試驗田的結果。 自己種的和別人種的東西是兩碼事,如果后者的效果跟前者相差不大,甚至還要高出的話,那說明這個技術的優秀程度已經超出想象。 許多人已經在心里思量著去和陸時羨實驗室團隊洽談合作,希望能盡快引進這項技術。 就算主要種植農產品不是水稻的地區也一樣,引起之后用來研究別的農作物種類也是極好的。 不僅專家在討論這個事情,國內最多的科技愛好者聚集的“臻知科創論壇”同樣對此熱議紛紛。 首頁,【科技前沿】板塊的最新熱帖標題格外醒目:“陸時羨團隊Cell再發文:'繁縷1號'改寫水稻抗病毒史!” 這個帖子已經被加上了冒火的特效,顯然關注度很高。 “剛看完論文,太震撼了!雖然不知道為什么它的名字要叫繁縷1號,但這種抗病毒機制簡直是大自然的黑科技。溫度波動誘導蛋白質構象重排,這種思路簡直太絕了!” “樓上說得對!我仔細看了補充材料里的圖像,雖然看不太懂,那并不妨礙我覺得那個α-螺旋結構形成的過程,簡直就是分子級別蒙娜麗莎的微笑,太美了。” “哥們兒都是來水經驗的?論文我也看了,u1s1是真的牛逼......額,總而言之是一個非常牛逼的成果。” “合著你們都在不懂裝懂是吧。說實話,本人來自中部地區某211農學院研究生,我的導師跟我說,這論文就是發著顯擺的,這種真正的核心技術不可能往外發的。夸張一點說,這個技術的出現甚至有可能改變現有的國際形勢......” “沒什么好說的,陸神牛逼就完事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