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元培學院才剛剛成立,估計是只要有報名的作品就能進校賽。 只是能不能進終審決賽,就要看作品的質量能不能通過文本盲選了。 聽到最后的時候,陸時羨又不由得感慨道:“羨慕哲學社會科學類可以寫調研報告,這數量差不多是咱們這個類別的兩倍了。” “不過28+18+21+32這加起來也才99件啊,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剛剛他說的是152件吧。” 曲溪并沒回答這個問題,而是示意他繼續聽下去。 果然,陳利很快就說到了這個問題。 “剛剛我說到的99件已經被評為優秀作品,被印在展臺上,待終審結束之后,大家對作品有感興趣的,可以去展臺觀看。過去幾年就有許多作品得到了專利轉化機會,或者被投上了頂級期刊。” “其余59件作品將不會進入決賽答辯環節,而是在頒獎環節直接擬授校級三等獎。” 等他介紹完,接下來的流程便是固定的評審委員會會長彭長云教授宣讀競賽規則。 不得不說,燕大學術委員會會長當評委,這應該沒人敢作假吧?不然就是太歲頭上動土了。 接下來,輪到優秀個人或者集體作品學生代表上臺宣誓。 此時,所有開幕流程都已經結束。 “我宣布第5屆挑戰杯燕京大學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正式開始。”主持人充滿激情的聲音響徹整個理科教學樓。 雖然其中59件作品并不參與參與決賽,可依然還有99件作品需要終審。 果然如同陸時羨想的一樣,最后按照類別分成了信息技術與數理類、能源化工與生命科學類、機械與控制類學術以及哲學社會科學類四類。 這四類作品將分別在四個不同的會議室進行展示和答辯。 而開始前的最后一個步驟就是抽簽。 這個過程將直接決定答辯順序。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