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逼降與擴地-《十國千嬌》
第(1/3)頁
南唐使者以國主李璟的名義前來求和。條件是:李璟去掉皇帝封號,改稱南唐國主;割讓壽州(已失)、濠州、泗州、楚州、光州、海州六州,每年上貢百萬金和帛,乞求周朝罷兵。但柴榮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使者的條件,提出要求要江北全境;并毫不含糊地進行赤|裸裸的威脅,如果南唐國不從、就要南渡大江,直接滅掉南唐國,拿他們的國庫來犒賞將士。
柴榮一人先拒絕了求和,然后才召幾個文武重臣商議軍機。
郭紹有幸參與這次軍國大事的議定,這從未有過……在此之前他都是只能聽命于上峰,上面究竟想干什么除了靠猜一無所知。但現在總算有機會親自參與這種大事了。不過郭紹在整個過程中不發一言,只是聽他們究竟想干什么。
最先知道的是一個重要消息……韓通從東京出發,帶來了在戰前就開始建造訓練的數百艘戰艦,正向淮水挺進。
……議事上很多人說話,各抒己見。
不過樞密使魏仁溥的話最為直接:“這是南唐國第二次求和,有第一次、第二次,就有第三次!先做出聲勢,要南渡一戰滅掉南唐國,以逼迫他們第三次求和;其次,同時進行向兩翼擴地掃蕩的準備……”
郭紹從魏仁溥的話里大概聽明白了方略:朝廷其實只想要江北之地,一則增強自身的戰爭潛力,二則剪除南唐國尋找機會進攻的可能;但并沒有急著攻滅南唐的準備。
韓通帶來的戰船水師除了意圖控制淮河,最重要的目的是恐|嚇南唐國。
這簡直就是欺詐!原來國家之間也會玩這一套……如果這種軍機泄露出去,讓南唐國心里有底,自然就不會那么怕周朝的欺詐了。郭紹認識到柴榮已經把自己當成了一定程度上可以信任的自己人。
魏仁溥又在上首位置搬來了掛在木架上的粗糙地圖,郭紹這次近距離看清了那張圖。地圖和古人的畫法極不相同,最大的不同是用圓圈和線條來勾勒重鎮和道路、水系;感覺魏仁溥借鑒了郭紹去年進獻的秦鳳圖紙的畫法,難怪魏仁溥看自己的眼神似乎挺順眼。
“樞密院議定一策,可兼顧‘逼降’、‘擴地’二略。韓通部水軍已從潁河進入壽州附近的淮水,可從壽州出發順淮水而下,同時以陸兵自壽州向東挺進,水陸并行。先掃除淮水上的南唐水軍,然后經濠、泗到達楚州;疏通楚州西北的鸛水后自漕渠南下大江。”
“大略若有進展,我大周軍便有要奪占大江、南渡的跡象,南唐國主必然恐慌,恐失金陵(都城江寧府,今南京)……此乃逼降。”魏仁溥淡定而沉著地侃侃而談,“同時將水軍沿路調運至長江的途中,陸兵橫掃,可試圖奪淮水沿岸、東部的濠州、泗州、楚州諸地;并用淮北鎮兵攻海州(淮河北岸、連云港)。既得,則所占之地連成一片,又可進一步與吳越國接壤呼應……此乃‘擴地’。兩全其美之策也。”
有部分大將聽了個迷迷糊糊,被唬得是一怔一怔的,表情看起來一時半會壓根搞不明白。郭紹發現自己在這方面竟然比不少大將還懂,完全清楚魏仁溥想怎么干了……郭紹真的是第一次參與制定這種大戰略。
如果魏仁溥能說簡單點,無非就是一面嚇別人,一面蠶食江淮地盤而已。只不過考察了一些水陸地形,選好了路。戰爭路線是一條折線,從壽州出發,向東直線推進;然后折轉方向,南下長江。
柴榮以為善,當初剛進淮南的設想就是中路突破。第一大步因壽州攻破已經達成了,此次定策是進入第二階段:擴大戰果、逼降。
他說道:“可以兩路出擊,韓通部和壽州各軍向東進攻時;殿前司諸軍可攻雄、泰,同時掃除戰船到達楚州后南下的障礙。”
柴榮又道:“據報濠州有守軍五六萬、濠、泗之間還有南唐水軍戰船數百艘。從壽州東進必有大戰,誰來主持北面水陸大軍?”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舆县|
芮城县|
太湖县|
阳江市|
娄烦县|
安化县|
定结县|
安图县|
柳江县|
楚雄市|
昌平区|
岱山县|
龙岩市|
怀远县|
金溪县|
新田县|
梧州市|
临夏市|
民勤县|
平定县|
靖远县|
陆河县|
桐柏县|
太仆寺旗|
三河市|
镇远县|
即墨市|
旅游|
六枝特区|
巩义市|
二手房|
伊宁县|
喀什市|
太康县|
海兴县|
崇阳县|
南乐县|
西安市|
全椒县|
长沙市|
金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