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皇城的戰栗(4)-《十國千嬌》
第(2/3)頁
匡胤沉吟道:“現在以平叛的名義起兵最好。但我太了解張永德,他膽子小,見誰上位就投靠誰……當年高平之戰前,很多人桀驁不馴都不服新君,他見新君已繼位當下就滿心地投靠了。沒有圣旨和樞密院的軍令,張永德膽子小,肯定會隔岸觀火,絕不愿意冒險。
要他冒險,除非給龍袍加身,一來被逼無奈、二來誘_惑足夠大(能當皇帝,值得人們付出所有);張永德威望高、他一稱帝,別的人馬也很可能隔岸觀火,至少不會圍攻我們。但現在擁立張永德,既費時間,還白白丟棄了更容易動員各軍的平叛名義。
沒張永德又不行!眾將只見我下令,殿前司其它幾個大將都不在、也沒樞密院調令,很容易起疑。特別是那些不太熟悉的中下層武將,臨時易生變故。”
趙匡胤并不是個猶豫不決的人,比如滁州之戰、戰陣上當機立斷速取城池的做法,但這次他實在是太難了,不由得疑,道:“他們怎會現在動手呢……娘_的我們中間是不是有奸細?但這事兒我一直很謹慎,到現在還只有我們倆人知道……難道府上有臥底偷聽?”
趙普聽得,也覺得有理,但他還是堅持道:“無論怎樣,別無選擇。主公下決心罷!”
“先機已失,倉促應對……”趙匡胤一臉悲觀,但還是咬牙點頭道,“走罷,先去軍營叫一些將領。咱們分頭行事,能叫上多少叫多少。”
趙匡胤摸出印信來:“鐵騎左廂第一軍都指揮使韓重赟和我關系比較親近,也認識你,你帶著我的印信去容易叫到人。”
“在下遵命。”趙普一臉嚴肅接過印信。
趙匡胤回頭看去,鐵騎軍左廂都指揮使石守信、右廂都指揮王審琦在巷口,便喊道:“石兄弟、王兄弟,過來說話。”
等二人策馬進來,匡胤便道:“有要事需要召集一些將帥,你們二人分別去軍中帶著部將到殿前司來。”
和趙匡胤關系最好的就是三個人,石守信、王審琦、韓重赟,其中二人都在這里。這三個人和趙匡胤的關系額外不同,大家都是(后)漢時期做最低級將校時候的患難之交,是趙匡胤身邊最值得信任的武將。
另外還有幾個稍微沒那么親近的兄弟和好友,有的能力比較出眾卻在外鎮(韓令坤、李繼勛),有的在控鶴軍(趙晁),有的辦事不是那么靠譜(類似郭紹那邊的羅猛子那號人、忠心還比不上羅猛子)。趙匡胤準備親自帶人去找在鐵騎軍的另外幾個兄弟,關系不是特別親密、他自己去比較妥當。
如果有更周密的準備,趙匡胤能聚集更多的人。
他的實力也明顯比郭紹大,鐵騎軍左右二廂的廂都指揮使都是自己最好的兄弟,軍一級主將有他的兄弟、也有投奔了石守信的人;底層武將包括一些指揮使、副指揮使有不少是他的親兵出身,在整頓殿前司的時候趁機安插在鐵騎軍……提拔為低級武將沒那么明顯。趙匡胤在鐵騎軍的控制力和得到的信任度,稍不如郭紹;但他把兩廂都抓住了。
而且趙匡胤的影響力不局限于鐵騎軍,趙晁是他父親在世時的世交,現在就是控鶴軍右廂都指揮使(左廂廂都校袁彥不是趙匡胤的人)。不過控鶴軍他只是稍有涉足,比如趙晁以前是侍衛司的武將、遷控鶴軍不太久,名聲也不好;另有幾個以前交好過的兄弟也不在關鍵職位。
他和郭紹都面臨同樣的問題:威望和“身份”不夠。在身份上,趙匡胤反而還不如郭紹;郭紹和河北貴胄符家聯姻,在外面的地位反而比趙匡胤高。
但無論如何,如果忽略控制力的微妙差別,趙匡胤的嫡系實力至少是郭紹的兩倍!
可是如今倉促之下,只能挑一些比較靠譜的人應對了。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社旗县|
宁晋县|
乌苏市|
自贡市|
开封县|
綦江县|
定边县|
卢龙县|
哈尔滨市|
宜昌市|
临清市|
正宁县|
大丰市|
邹城市|
仁化县|
延津县|
海宁市|
文成县|
冀州市|
阿合奇县|
张家川|
海兴县|
贡山|
浪卡子县|
兰州市|
大方县|
南漳县|
苏尼特左旗|
赤峰市|
辽宁省|
顺平县|
赤城县|
瑞金市|
同心县|
竹溪县|
十堰市|
安徽省|
玉屏|
乌兰县|
临武县|
葵青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