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感謝天-《十國千嬌》
第(1/3)頁
官吏們要款待郭紹,被他拒絕了。郭紹對那等場合并不熱衷,以前去地方節鎮也不過是為了應酬;而現在他不需要給下級官吏面子,可以選擇自己的喜好。
一行四人騎馬離開了造甲坊,不一會兒就看到了一處沒有城墻的市鎮。遠遠看去,就好像軍隊走到這里扎營搭的帳篷一般,大片的簡陋房屋。
但是等郭紹等人走近了,才看到那土路上十分熱鬧,賣東西的、酒肆、擺攤的人非常多。街邊還有賣藝的人,一群人在那喊:“好!好……”鬧哄哄一片。帶著高筒帽腳蹬皂靴的官差也在旁邊瞧著,開封府的官鋪已經設到這里來了。
農耕時代,除了城池,很少見人口集中的市鎮,人口都是分散在各地絕大部分人以種地為生。所以這等地方是比較少見的。
符金盞很有興趣地看著周圍的景象,此時顯得十分高興。在郭紹看來普通的地方,但對她卻是十分新奇有趣,顯然符金盞這樣的人是不會出來逛街的。
郭紹牽著馬和她并肩而行,隨口說道:“這里原來是一片荒地和莊稼地,幾個月才忽然出現的市集。造甲坊有官吏、工匠和雜工,這些人能從朝廷拿錢,但不會再去種地;他們衣食住行就要用錢來購買,市集就是這樣帶動起來的。咱們從蜀國拿回來的錢,不僅養活了官員和將士。如果手工業、商業繼續發展,會帶來世面的繁榮。”
符金盞傾聽著郭紹的描述,微微側目,節奏舒緩地輕聲說道:“官員的奏疏里,都會建議鼓勵耕種,才能減少饑饉。這么多人不再種田了,但他們的衣食還得靠農夫種田。”
郭紹道:“朝臣的觀念不一樣,他們這樣上書也沒說錯。”
“觀念……我想聽聽你的觀念。”符金盞笑道。
郭紹想了想:“除非耕種太缺勞力,否則多少人從事耕種并不會影響糧食產出,決定糧食產出的因素是耕地面積和畝產量。人無論在干什么,都要吃飯,消耗的糧食重量大抵也不會變。
如果不考慮天災人禍,一部分不種地并不會影響百姓的饑寒;相反,這些從事手工商業的人也會創造價值,制造出工具、更好的物品,提供便捷的服務。更好的工具和勞作方式又會反哺種地產出。”
符金盞道:“自古都是重農輕商,郭……夫君的說法倒是有點稀奇。”她叫出夫君兩個字時,聲音變小,臉也紅了。
郭紹道:“糧食不夠,應該管的是耕地上種什么,商業的利益刺激可能會造成諸如一些問題,比如人們拿種糧食的良田去種桑樹做絲綢……有活力和前途的文明是擴張性的,如果咱們糧食不夠,但武力和社會先進,可以向外擴張獲得糧食進口或者占用別處的耕地。”
他又道:“唐詩里不是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話,要是朱門多余的糧食不是在存儲和酒宴中浪費了,拿出來交易換取別的享受,商業的發達也可能更加有效地利用資源。
上古祖先很早就有了錢幣,一開始拿貝殼來當銅錢用。就是為了交易,把自己不用的東西換取有用的東西;各取所需豐富物質,降低貧窮、繁榮經濟。”
符金盞若有所思,微微點頭:“夫君……之言說得通,想想是那么回事。”
“如果我來建議國策,會用凱恩斯……那個朝廷政令干涉下的重商主義,限制肥沃良田的用途,對外擴張、打開交易市場。”郭紹道。
他想了想又道:“我會上書,一定要明令禁止諸如纏小腳之類限制婦人自由的做法;婦人如果也能做事,人力資源就會更大地增加,補充因脫離種地而損失的勞力。男耕女織已不合時宜,婦人織布那點價值太小了,可以像造甲坊一樣用大規模的工坊來取代紡織業,少數人就能滿足很多人的穿衣保暖。”
符金盞耐心地聽著郭紹稀奇的言論,他雖然有標新立異之嫌,不過闡述得比較簡單直接,越簡單便越容易讓人接受。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小金县|
花垣县|
大兴区|
叶城县|
鄢陵县|
永州市|
上高县|
三亚市|
成都市|
西和县|
宁河县|
绥滨县|
鹤峰县|
兴业县|
吴川市|
禹州市|
嵊泗县|
公主岭市|
武清区|
云南省|
丰宁|
绥化市|
天峨县|
庐江县|
巴马|
教育|
湘阴县|
监利县|
晋中市|
天柱县|
马鞍山市|
乡城县|
寻乌县|
天峻县|
定远县|
廉江市|
嵊泗县|
温州市|
博白县|
江北区|
仁布县|